(四十二)五指山下(2 / 2)

如來到底懂得營銷之道,到底懂得拓展業務的精髓。離了五行山,在與豬八戒,沙和尚,同樣的套路,同樣的方式,就連小白龍都提前確定了具體工作。未見大唐模樣,便已確定了取經項目的組成。

觀音的工作效率,不服不行,來到大唐,化作老和尚的模樣,長安城內盡皆稱呼長老,多麼好的一片土壤,多麼容易拿捏的民眾。觀音笑了,領導就是領導,最是眼光獨到。

茶樓坐定,唐僧父母的故事娓娓道來。有人說唐僧的出身滿是迷團,他的父親壓根就不是陳光蕊,而是水賊劉宏,甚至還提供了諸多證據,說什麼殷溫嬌早有醜事,堂堂丞相之女之所以拋打繡球尋親,就是為了趕緊找人接手。

本就是小說,本就是虛構。選親方式當然能有多種,如果按照這個邏輯,扈三娘壓根就不會嫁給矮腳虎,賈寶玉和薛寶釵更不會走到一起。

繡球選親廣泛流傳於全國各地,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怎麼到了西遊世界就變成了不合理的所在?再說陳光蕊和殷溫嬌的婚禮過程,有人說很是倉促,分明就是想要趕緊確定關係,趕緊甩出殷溫嬌這個燙手山芋。

我親愛的同誌,婚禮過程並非關鍵,當然要一筆帶過。真要是三書六禮、三媒六聘的詳細介紹,還取經不?還成佛不?哪還有人情世故的表現時間呀?

還有人認定水賊劉宏早就和殷溫嬌相識相戀,殷溫嬌已然懷有唐僧,所以劉宏才會憤怒打死陳光蕊,然後留給殷溫嬌一句這樣的選擇,“你若從我,萬事皆休。若不從我,一刀兩斷。”

糾結的關鍵就在這句,“一刀兩斷”真就是本有情義,一刀兩斷,再無往來,這就是一句威脅而已,意思就是要殺了殷溫嬌。原文交代,“隻因身懷有孕,未知男女,萬不得已,權且勉強相從”,哪有什麼早就相戀的意思呀?

再說殷溫嬌,三月生子且不言,說書唱戲的常有描寫,如果按照這個邏輯,三年零六個月方才降生的哪吒,又該如何解釋?更何況原文本就有交代,“吾乃南極星君,奉觀音菩薩法旨,特送此子於你。”

唐僧是星君送來的,自然不能按照正常的情況看待。再看殷溫嬌當時的狀態,正於花庭感歎,壓根就沒有一點要生的跡象,如果不是星君出現,唐僧不會那麼早降生。

再看殷溫嬌對待唐僧的態度,有人隻看見一句:什麼到了江邊正欲拋棄,便認定殷溫嬌要殺了唐僧,因為唐僧肩負著報仇的使命,此舉是為了保護劉宏。咋就不能聯係上下文呢?咋就不能看看殷溫嬌此前的心理活動呢?

要殺他還寫什麼血書?要殺他還裹什麼汗衫呢?要殺他還說什麼,倘若皇天見憐,他日還得相逢?從如來的二弟子到後來的陳玄奘,81難早就開始布局。原著交代。

金蟬遭貶,第一難。

出胎幾殺,第二難。

滿月拋江,第三難。

尋親報冤,第四難。

一切都在如來的計劃之中,一切都是注定的過程,哪有什麼另外的劇情?最是正常的一段附錄,偏就解讀成了另外的故事,還偏要聲討什麼,你壓根就不懂西遊,啥也不是。

故事講完,茶客們紛紛感歎,最多的說法就是這個假狀元也沒得好報。

本是江邊一水賊,搖身一變狀元郎,而且樂享變形十八年,最後落得一個活剮心肝的下場,當然是沒得好報,畢竟公平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隻是遲到的公平還叫公平嗎?隻是18年以後的報應還叫報應嗎?眼看陳玄奘果然按照規劃成為了大唐高僧,觀音隨即開始了取經項目的最終敲定。

老和尚:“貨賣袈裟,貨賣袈裟,錫杖,能識此寶者分文不取,不識此寶者重金不賣。”

再看唐王,隻是給了四字回應。

李世民:“帶回宮去。”

你有我所求,我有你所需,本就是安排,當然很默契,隻是為了擁有大唐這片盛世土壤,涇河龍王要犧牲,唐王太宗要折騰,陳玄奘更是需要擁有這段淒苦的人生。最是可憐殷溫嬌更是從容自盡。

所以取經項目到底為了什麼?所以,西遊世界究竟如何存在?

諸君!西遊記就講解到這裏了,感謝觀看,更感謝諸君的支持。

後續估計會出番外,看時間而定,有緣再見!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