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投資部經理必備的財務知識--運籌帷幄做好投資決策(2)(1 / 3)

投資與籌資並行的策略是現在財務管理的最佳策略,投資部經理應該學會運用這項策略,調整資金占用結構、加速資金周轉,盡量避免不合理的資金使用,提高單位資金的使用效果,以滿足企業不斷擴大的生產經營需要。

(第四節)短期投資。

銀行證券業的短期投資,是指銀行證券業取得另一項資產,能夠隨時變現並且持有時間不準備超過1年(含1年)的投資。它包括短期持有的股票和債券等。

一、應設置的會計科目。

1.“短期投資”科目。

核算銀行證券業購入能夠隨時變現並且持有時間不準備超過1年(含1年)的投資。包括各種股票、債券等。借方核算短期投資的投資成本;貸方核算短期投資持有期間所獲得的現金股利和利息以及處置短期投資時結轉的投資成本;期末借方餘額反映結存的短期投資的投資成本。本科目應分別按短期投資的種類設置明細科目進行明細分類核算。

2.“應收股利”科目。

核算銀行證券業因股權投資而應收取的現金股利或利潤。借方核算應收未收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貸方核算實際已收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期未借方餘額反映銀行證券業尚未收回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本科目應按被投資單位設置明細科目進行明細分類核算。

3.“應收利息”科目。

核算銀行證券業因債權投資而應收取的利息。借方核算應收未收到的利息;貸方核算實際已收的利息;期未借方餘額反映銀行證券業尚未收到的利息。本科目應按債券種類設置明細科目進行明細分類核算。

4.“投資收益”科目。

核算銀行證券業對外投資取得的收益或者發生的損失。貸方核算取得的收益;借方核算所發生的損失。期末應將該科目餘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本科目應該沒有餘額。

銀行證券業的短期投資損益通常是隨著短期投資的處置而實現的。短期投資通常可以取得股利、利息及處置收益或損失。

二、短期投資損益的確認。

銀行證券業短期投資取得的股利、利息及處置損益應該分別按如下方法來進行處理:

1.銀行證券業短期投資取得時實際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或已到期尚未領取的債券的利息,屬於在購買時暫時墊付的資金,是在投資時所取得的一項債權。

因此,在實際收到時衝減已記錄的應收股利或應收利息,不確認為投資收益。

2.除取得時已記入應收項目的現金股利或利息外,短期投資持有期間所獲得的現金股利或利息作為投資成本的收回,衝減投資的賬麵價值。

3.在處置銀行證券業的短期投資時,由於短期投資在持有期間不確認投資收益,隻有在處置時才確認投資收益,如果處置時同時結轉已提的跌價準備,確認投資損益的金額,應為所獲得的處置收入與短期投資賬麵價值或賬麵餘額的差額。

這裏的“賬麵價值”是指短期投資賬麵餘額與已提跌價準備後的差額;“賬麵餘額”是指短期投資賬戶的餘額。如果在處置短期投資時,當初取得短期投資實際支付的價款中所包含的已宣告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或已到期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末收回的,還應按扣除該部分現金股利或利息後的金額確認為處置損益。

三、企業短期投資的期末計價。

銀行證券業短期投資的期末計價,是指期末短期投資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的價值,也是指期末短期投資的賬麵價值。短期投資在持有期間內的期末計價方法有以下三種。

1.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短期投資按原始投資成本入賬後直到處置前,無論市價如何變動,均不調整投資賬麵價值的計價方法。在成本法下,短期投資在持有期間不確認投資損益,隻有到處置投資時才確認投資損益,即不確認由於市價波動引起的未實現損失與收益。這種方法在資產計價方麵強調曆史成本而忽視了短期投資變現能力較強的特點。

2.市價法。

市價法指在每一會計期末,短期投資賬麵價值按市價進行調整,並據此反映於資產負債表的方法。在市價法下,對由於市價波動引起的未實現收益與損失均予確認。該種方法充分考慮了短期投資變現能力較強的特點,但是在市價上漲時即確認未實現的收益,顯然不符合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也與曆史計價成本相悖。

3.成本與市價孰低法。

成本與市價孰低法指每-會計期末將短期投資成本與市價進行比較,選擇較低者作為短期投資的賬麵價值在資產負債表上列示的計價方法。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下,當短期投資的市價低於成本時,按市價進行計價,同時確認跌價損失;當短期投資的市價高於成本時,按成本計價,對投資升值超過成本的收益不予確認。通常來說,成本與市價孰低法的計價有如下幾個優點:

①符合謹慎性原則。當期市價低於成本的差額確認為損失,計入當期損益,與謹慎原則相符,在損益計量方麵較為穩健。

②在期末資產負債表上短期投資以扣除跌價準備後的賬麵價值反映,不會高估資產,可使資產計量較為客觀、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