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這位顧客向公司總裁寫了一封信,評價了在解決問題時他得到的出色服務。他說,沒有聽到千篇一律的托詞令他感到意外,他讚賞公司的“無借口”運動是一項偉大的運動。
找借口塑造了平庸的人。每個人都應該像故事中的經理一樣,為自己設立“無借口區”,徹底摒棄借口。不找借口的人,才能成為優秀的人。
把“沒有任何借口”作為一種宣言,幫助我們強化對“絕不找借口”的理解。每天早上醒來後,對著鏡子大聲朗讀“沒有任何借口”或“不找任何借口”的宣言,用以糾正生活上的惡習,提高工作效率。
找到方法,變問題為機會
工作中很多棘手的,困難的問題,並不是真正的那麼難以解決,隻是由於人們畏懼困難而不願積極想辦法解決。
事實上,隻要找到方法,許多難題將有可能變成成功的有利條件,創造更多可以脫穎而出的機會。因此在工作中,我們要主動尋找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1.把“NO”變為“ON”
在人們的傳統思維中,工作存在許多禁區,這不能做,那不能想,許多事情都被貼上了“NO”的標簽。但思路靈活的人則會向這一思維挑戰,挑戰工作的“不可能”,把“NO”變成“ON”。
當一件人人都覺得“不可能做到”的艱難工作擺在你麵前時,不要抱著“避之唯恐不及”的態度,不要花時間去設想最糟糕的結局,也不要不斷重複“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念頭——這等於在預演失敗。
20世紀80年代之前,中國香港的經濟命脈是由英資企業所控製。九龍倉是香港最大的碼頭,一直由香港四大財團之一的怡和洋行(英資)所控製。
包玉剛經營船運20餘載,深知碼頭的價值,所以他減船登陸的第一步就選擇了九龍倉。包玉剛僅用80多天時間就控製了30%九龍倉股權,怡和洋行的股權卻隻有20%。怡和大驚失色立即組織反撲,在一個周五股市收盤之後,突然宣布將以空前優惠的價格收購九龍倉股份至49%。而此時,包玉剛正在巴黎出差。如果包玉剛準備反收購,就必須在周六、周日銀行休假日內,籌集20多億港元現金。這在當時的情形下,幾乎是不可能的。
周一上午開盤,被稱為香港最大的一次收購戰打響,但不到一小時戰鬥便結束了。證券商報價23億港元,包玉剛當即開出一張23億港元的巨額支票。怡和麵對包玉剛排山倒海般的收購攻勢毫無還手之力。至此,包玉剛持九龍倉49%的股權,穩獲控股地位,一躍成為九龍倉首任華人主席。
包玉剛是如何創造奇跡,在周末兩日內籌到20多億港元的現金呢?原來,包玉剛先後聯係了9家金融機構,他們不約而同地表示全力支持他的行動,特別是中國香港華美銀行,就在周一上午展開收購時,還給包玉剛送來信函,允諾可為他提供1億美金的貸款,並且無須擔保。
如果你認為某項任務不可能完成,大腦就會為你找出種種完不成的理由;如果你相信這項任務可以完成,大腦就會幫你找出能做到的種種方法。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隻要你無所畏懼,積極尋找解決方案,就可能把“NO”變成“ON”。
2.找到正確方法,避免一味蠻幹
很多人認為隻要有執著的態度就可以獲得成功,但是隻有執著沒有正確的方法,那隻能是蠻幹,並不能保證成功,有時甚至還會導致失敗。因此,找到正確的方法才是關鍵。
一個女孩最近在減肥,她一直認為自己發胖是因為吃的食物太多,所以,從決定減肥時起便開始節食。她每天的主食絕不超過二兩,其餘皆用水果、蔬菜來代替。然而,兩個月之後,她的脂肪就像舍不得離開她一樣,牢牢地附在她的身上,可由於營養不良,她已變得比較虛弱,爬三層的樓梯都會氣喘籲籲。
盡管這樣,她仍認為是自己堅持的時間太短,又過了一個月,情況還是那樣。沒有辦法,家人把她拉到了醫院,征求醫生的意見。醫生告訴她,減肥是要講科學、講方法的,不能隻靠節食,還要結合運動,並保持心情舒暢。
女孩聽了醫生的話,意識到曾經的“堅持”都是不科學的。按照醫生教的方法,她每天堅持鍛煉,適當節食,並通過聽音樂等方式愉悅心情。現在,她減肥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