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成功有方法,格局影響結局 (1)(1 / 3)

明確目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若要建成大廈,必先繪製藍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擁有明確的方向,以後的努力才能加速目標的實現,方向不對,再努力、再辛苦,你也很難成功。

1.方向不明幹勁大,隻是瞎折騰

“折騰”不是為了某個方向而動,而是為了動而動,如無頭蒼蠅,目標不明幹勁大,到處亂闖。

亞裏士多德說過:“明白自己一生在追求什麼目標非常重要,因為那就像弓箭手瞄準箭靶,我們會更有機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方向是一個人行動的指南針。有目標的人是在為美好的結果而努力,沒目標的人隻會在原地折騰。

有一個年輕人向拿破侖·希爾討教職業上的事情,這位年輕人已經大學畢業4年了。

他們先從年輕人目前的工作談起,拿破侖·希爾了解了他的家庭背景以及對事情的態度等。希爾突然問他:“你找我,是不是想讓我幫你換份工作呢?”

年輕人回答:“是的。”

希爾又問:“你想要一份什麼樣的工作呢?”

年輕人沮喪地說:“問題就在這裏,我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希爾說:“不妨讓我們換個角度想一下,10年以後你希望自己是個什麼樣子呢?”

年輕人想了一會兒,回答說:“我希望我的工作和別人一樣,待遇很優厚,並且能買下一棟好房子。”

希爾笑了笑,對年輕人說:“你現在的情形好比是跑到機場售票處:‘給我一張機票’,你並沒有說出你的目的地,人家怎麼把票賣給你?同樣道理,除非你知道了自己的目標,否則你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

年輕人聽完希爾的話,開始認真地思考起來。幾個小時過後,年輕人滿意地離開了。

一個人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無異於盲人騎瞎馬。方向和目標可以喚起一個人成功的信念。一個心中沒有方向的人,終其一生碌碌無為。

沒有目標的人不但不能夠發展,說不定還會在日益激烈的工作競爭中被淘汰。那些能夠朝著目標不斷努力、不斷學習的人,能夠在複雜多變的環境生存下去。他們不滿自己的現狀,總是有更好的追尋目標,正是這個目標讓他們擁有了不懈的動力,憑借這樣的動力,他們能夠不斷提升自己,全力以赴將工作做到最好。

2.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

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這是每個人都懂得的道理。試想,從起點出發,不停地變換最終目的地,當我們最後到達終點時,肯定已經走了不少彎路。如果從起點出發,直接確定一個終點並朝著終點進發,就可以避免少走很多彎路,更快到達目的地。

馬克思說過,目標始終如一是他的一種性格特征。這種性格特征決定了他具有堅定政治信仰和頑強執著的追求,不動搖、不氣餒、不妥協,為全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目標始終如一,也應該成為所有人應該追求的一種良好性格。

隨著《哈利·波特》風靡全球,它的作者羅琳成了英國最富有的女人,她所擁有的財富甚至比英國女王還要多。但是在她風光之前,她的生活非常窘迫。

羅琳從小就熱愛寫作和講故事,寫一部科幻類著作一直是她的奮鬥目標。大學畢業後,她隻身前往葡萄牙發展,隨即和當地的一位記者墜入情網,並結了婚。無奈的是,這段婚姻來得快去得也快。婚後不久,羅琳帶著3個月大的女兒傑西卡回到了英國,住在愛丁堡一間沒有暖氣的小公寓裏。

婚姻沒有了,工作沒有了,居無定所,身無分文,再加上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女兒,羅琳變得窮困潦倒。她不得不靠救濟金生活,經常是女兒吃飽了,她卻餓著肚子。家庭和事業的失敗,並沒有打消羅琳寫作的積極性,她仍堅持寫作。有時為了省錢省電,她甚至待在咖啡館裏寫上一天。

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羅琳以積極心態寫作。《哈利·波特》出版後,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在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

羅琳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努力方向,即使生活艱難,她也堅信終有一天實現自己的目標。羅琳的成功告訴我們,隻有時刻牢記自己的奮鬥方向,我們才能走向成功。

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方向是前進路上的航標。在職場中也一樣,找準了行動的方向,就要努力前行。在接到任務時,在遇到困難時,員工首先應該做的就是設法知道自己的前進方向,接下來才是貫徹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