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理查德·科克加盟了一家頂尖的美國谘詢公司。就在這裏,他發現了許多二八法則的實例。谘詢行業80%的成長,大多來自20%的公司。當他離開第一家谘詢公司,跳槽到第二家公司的時候,他驚奇地發現,新同事比以前公司的同事更有效率。怎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新同事並沒有更賣力地工作,但他們在與客戶的溝通和自身的時間管理上充分利用了二八法則。
像理查德·科克一樣理解了20/80法則,你就會知道自己應該將時間花在關鍵的少數問題上,因為解決這些關鍵的少數問題,你隻需花20%的時間,即可取得80%的成效。
20/80法則告訴我們,如果你使用或投入的時間占80%,即次要的多數問題占80%,產生的成果隻占所有成果的20%;而使用或投入的時間占20%,即重要的少數問題,產生的成果卻占80%。
在工作或生活中,你應該把十分重要的項目挑選出來,專心致誌地去完成,即把時間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拋棄一切複雜的手段,越簡單越高效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思維方法仿佛是與複雜結緣的。因此,他們不僅把問題看得複雜,更把解決問題的方式變得複雜,甚至鑽到牛角尖裏無法出來。
學會把問題簡單化,是高效能人士的一項重要習慣。馬上行動,追求簡單,事情就會變得越來越容易。化繁為簡,可以讓你的工作變得可行,你的信心也會隨之大增。
1.大道至簡
有一家雜誌社曾舉辦過一項獎金高達數萬元的有獎征答活動,內容是:在一個充氣不足的氫氣球上,載著三位關係著人類命運的科學家。
第一位是一名糧食專家。他能在不毛之地運用所掌握的專業知識種植糧食作物,使人類徹底脫離饑荒。
第二位是一名醫學專家。他的研究可拯救無數人,使人類徹底擺脫諸如癌症、艾滋病之類絕症的困擾。
第三位是一名核物理學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核戰爭,使地球免於遭受滅亡的絕境。
此刻熱氣球即將墜毀,必須丟出去一個人以減輕重量,使其餘的兩人得以存活,請問,該丟出去哪一位科學家呢?
征答活動開始之後,因為獎金數額龐大,很快吸引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參與,並且引起了某電視台的關注。在收到的應答信中,每個人都使出渾身解數,充分闡述他們認為必須將哪位科學家丟出去。
最後的結果通過電視台揭曉,並舉行了熱鬧的頒獎儀式,高額獎金的得主是一個14歲的小男孩。他的答案是:將最胖的那位科學家丟出去。
這個故事為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很多事情其實很簡單,但往往被人們複雜化。
我們接受的普通教育和大多數訓練都指導我們要把握每一個可變因素,找出每一個應對方案,分析問題的角度應盡可能多樣化。因此,事情變得異常複雜,我們當中“最優秀”的人提出了最佳的建議和方案。這些建議和方案無疑也是最複雜的!
久而久之,我們開始習慣一種定式思維——最複雜的就是最好的。複雜化的問題從小就伴隨著我們,成為我們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
其實,處理複雜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簡單,很多事情解決起來並沒有看上去那麼複雜。如果把一個簡單的問題想得過於複雜,那麼隻會適得其反,讓我們離解決問題的道路越來越遠。因此,在做事情的時候,我們應當先從簡單的地方入手,利用簡單的手段解決複雜的問題。
2.簡化問題,避免冗繁
現代社會,工作步調愈趨複雜與緊湊,很多時候人們都將原本的簡單問題複雜化了,這時,“保持簡單”是最好的應對原則。
“簡單”來自於清楚的目標與方向,知道自己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工作中無所適從的時候,選擇簡單之法不失為聰明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