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案例就是經濟學中的智豬博弈。對小豬而言,不管大豬踩不踩踏板,自己不去踩踏板總是最好的選擇。而大豬呢?它知道小豬是不會去踩踏板的,與其一起餓肚子,不如自己去踩踏板,這樣總還能獲得一定的食物。於是,主動去踩踏板成了大豬的唯一選擇。這就出現了小豬舒舒服服地等在投食處,而大豬不得不來回奔波於踏板和食物之間。
這樣的客觀事實為那些“小豬”提供了一個十分有用的成長方式,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而不借助於外界的力量,是很難成功的。把獲益的機會握在自己手中,做一隻“聰明的小豬”,這才是我們應該要學的。
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不能僅僅依靠勤奮,而應該找到最有助於我們成功的力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可能事半功倍,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2.做個善“借”之人
善“借”之人往往會開動自己的腦筋,借助一切可用的資源,以最小的成本達成自己的目的。
古印度有個大財主摩訶密,他有7個女兒,均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姿色,她們的美貌獲得了當地人的稱讚。
一天,一名來訪者對摩訶密說:“聽說您的女兒容貌秀美,但我發現,她們還沒有我做出的衣裳漂亮。”財主一聽,怒火中燒。裁縫說:“我們打個賭,假如大家都說您的女兒比我的衣服漂亮,那我就輸給你500金,否則你就輸給我500金,怎麼樣?”摩訶密一聽,立即答應了。
第二天,摩訶密帶著女兒們來到裁縫的店鋪。女兒們穿上裁縫的衣服,頓時周圍發出了一片讚歎聲。人人都誇獎摩訶密的女兒個個都美貌絕倫,同時也讚歎裁縫的手藝巧妙精良。不過,當提到哪個更勝一籌時,大家一致認為——摩訶密的女兒們更漂亮。得到了人們的肯定和500金,摩訶密非常高興。奇怪的是,輸了錢的裁縫似乎比他更高興。
摩訶密很疑惑,便偷偷派人觀察,結果發現,自從打賭後,裁縫店裏每天都擠滿了愛美的女子,她們都想購買裁縫店的衣服,而裁縫所賣的衣服也從打賭的那天開始,由1金變成了3金。
裁縫利用了摩訶密貪財和好勝的心理,借用美女的時裝秀,為自己的手藝做了宣傳。通過這樣的手段,他成功地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擴大了衣服的銷售。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各種不同的事情,這些事情起因各異、表現形式各異、結果各異,無心人也就聽之任之了,但有心人卻往往可以從中發現重大的契機,順勢而為,從而為自己開辟出一片嶄新的天地。
3.巧妙利用不利因素
巧妙借勢不僅包括借順勢,還包括借逆勢。
英國麥克斯亞的一個婦女,一紙訴狀將丈夫告到了法院,理由是丈夫有“外遇”。法官問第三者是誰,這婦女居然說是足球!法官覺得沒法控告足球,便勸該婦女控告生產足球的廠家。
這起無厘頭的控告引起了廣大媒體的關注,大家都以為該廠家會對這起官司不予理睬,可出乎意料的是,該足球廠不但欣然應訴,居然還賠償給這名婦女孤獨費10萬英鎊。一時間,媒體爭相報道這樁奇案。
表麵上是足球廠敗訴,實際上這次官司為足球廠做了一次絕妙的廣告。這一事件之後,該廠名揚四方,其產品也供不應求。
足球廠的老板不愧是一個方法高手,表麵上的“敗”,其實是“大贏”,搭“奇案”的“便車”以達到宣傳企業的目的。如果這家足球廠是一家弱勢品牌企業,那這樁案件的轟動效應足以讓它全國皆知,如果這家足球廠是一家強勢品牌企業,那又會很好地鞏固自己的品牌優勢,有什麼廣告會比妻子狀告足球是老公“小蜜”的宣傳更為有說服力呢?
實際上,不利因素也有可能成為一種助力,善於在逆勢中尋找有利於自己的支撐點,開創出一片新的天地。
世界在變,方法也要變
事情總是變化的,好的辦法可能也會隨著發展而不再適用,解決問題有時有必要尋找新的方法。想做一名傑出的職場人士,就必須不停地進行調整,適應社會的變化,這樣才能打破常規,邁出成功的步伐,向成功前進。
1.經驗並不總是對的
《列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施家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喜好禮教,一個兒子喜好兵法。喜好禮教的兒子去齊國謀事,齊王讓他當兒子們的老師;喜好兵法的兒子去了楚國,楚王讓他當了軍中的執法官。他們的俸祿使得家庭富裕,他們的官位使得親人榮耀。施家的鄰居是孟家,孟家也有兩個兒子,一個喜好禮教,一個喜好兵法,卻貧窮而困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