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的提點了馬超後,雷虎把目光對準了略顯單薄的劉琦。
“大首領,父親讓某代其向您問好!”
劉琦略微有些害怕,聲音不大主動開口道:“某這次來青州,是來上學的!”
他不是傻子,見青州黃巾大首領雷虎看了過來,直接道明了此番來意。
當然,隻要不是傻子都明白他此行的真正目的,倒也沒誰主動看來口揭破,就讓這個可憐的荊州牧家的嫡長公子好好在黃巾領讀書混日子吧。
雷虎也沒多說什麼,隻是鄉親解說了一番黃巾領育種不同的教育體係,基礎的蒙學自然不會介紹,主要還是更高一級的中等學堂,比如百家學堂的基本情況等等,就看劉琦對哪家學派感興趣,這些學堂都可以對他開放。
到了中等學堂這一層次,基本上算是因材施教了,主要還是按照學生們的興趣分類,並無高下之分。
就算學生隻想學偏門中的偏門小說家的知識,黃巾領上下也沒有歧視的風氣,相反隻要學有所成指不定混得還相當不錯。
符文聲圖器和符文大喇叭的存在,對於小說創作有極大需求,隻要書準不差的小說都不愁銷路。
當然,不管在哪家學堂,雷虎都強硬規定了數學和武學必須得學,至於其它的學術任由學生們自由選擇。
數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就算是想學符道也得有數學基礎;至於武學自然是為了強健體魄,增強身體素質和黃巾領的整體實力。
顯然,劉琦對黃巾領的教學模式頗有了解,說起這個身上的柔弱氣息一散,精神抖擻侃侃而談,表述心中的想法以及對於黃巾領設立百家學堂的讚歎。
和符文一道一樣,就算其它諸侯明知設立百家學堂的好處,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一個不好可能引起轄內世家大族的瘋狂反撲。
說白了,附近諸侯領地的世家大族,無不以儒家經典為家族核心治學思想,也就是家族在學界的標簽,以及在儒家大環境中的地位。
不是他們真的把儒家經典當做傳家寶,因為解釋儒家釋義的資格,不僅代表家族在儒門的地位,同時還代表著極為關鍵的權勢和話語權。
這是兩漢四百年形成的傳統,世家大族也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既得利益者,想要打破這種利益分配,比起改朝換代還要凶險,就算以此時各家諸侯的驕雄姿態,都承受不住嚴重的後果。
也就黃巾領是個異類,治下根本就沒世家勢力,實力強橫得不象話,根本就用不著理會世家大族的反撲,才能從一開始便設定了百家學堂,從黃巾領教育體係鋪開以後一直維持到現在,也沒見哪家世家大族跑來尋死。
不僅如此,各家諸侯和治下世家大族,還將膝下或重要或不重要的兒子,分散分批次送到黃巾領百家學堂學習。
除了秉承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的傳統,未嚐沒有學習黃巾領的強大本質。
可能尋常百姓對於知識的理解不深,但以壟斷知識為己任,從中獲取無窮好處的世家大族,不管對於什麼知識都相當關注,學到手之後不僅會好好保存,最好能和同階層的家族一起壟斷這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