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章 東柳【八】(2 / 3)

但是時間一長,劉顯世也覺得不是這麼回事,畢竟戴戡時不時的破壞他的權利構架,這對於他來講也是不厭其煩的,所以劉顯世最終決定,他要主動出擊,反擊戴戡的行為,這個時候他手想象到的就是兩個人,一個是袁祖銘,另外一個就是他的外甥王文華。

因為一些關係,所以袁祖銘實際上與劉顯世的關係並不怎麼好,而且劉顯世也認為袁祖銘是一介武夫,不懂大義,容易動搖,所以他很快的就將袁祖銘排除了,而剩下的一個,就是王文華了,而且相比於袁祖銘,王文華不但與他自身有著親屬關係,同時他還掌握了貴州的兵權,比之袁祖銘所掌握的部隊更多,而且戰鬥力也更好,同時不單單如此,王文華其實除了是劉顯世外甥的身份外他們之間還有已成親屬關係,那就是王文華同時還是劉顯世的侄女婿!

這可謂是親上加親啊,而且王文華這個人腦筋比較空,處事圓滑,做事滴水不漏,而且在軍中頗有為威望,同時那,他因為常年的帶兵剿匪,所以對於貴州內部的權力爭鬥,派係區分並沒有摻和進來,可謂是一個“白身”,而也正是因為王文華的“白身”,所以也使得他成為了最理想的人選,如果一旦劉顯世能夠得到王文華的幫助的話,那麼他奪取戴戡的兵權以及政、權上,就會變得容易很多。

當機立斷,劉顯世找到了王文華,但是王文華一開始的時候,卻不是非常的願意如此,一問這畢竟是一場政、治爭鬥,雖然王文華是一名軍人,但是這不能表示他對於什麼叫做“政、治”就沒有概念,其實王文華的能力非常的強他,完全能夠真正的留在貴州的政、治核心,成為其中的一員的,但是他卻沒有,反而帶兵在外,這就能夠看的出他實際上心裏是非常抵觸的,尤其是抵觸這樣的政、治漩渦。

這一次劉顯世找到他,他自然不能夠輕易的應允,因為如果他是為了要擠進政、治核心的話,那麼早在他步入仕途開始,他便如此做了,而之所以他沒有如此還不因為他不想要摻和到其中去,萬一一個不小心就成了別人的替死鬼。。。。。

與其說劉顯世在竭盡全力的拉攏王文華,倒不如說,是戴戡與劉顯世兩個人一同竭盡全力的拉攏王文華,袁祖銘這人不知怎麼回事,兩麵都不討喜,無論是戴戡還是劉顯世與他之間的關係都不親近;劉顯世拉攏王文華的手段,其實比起戴戡,還是差了很多的,畢竟劉顯世與王文華之間有親屬關係,所以很多事情上他也不能夠做的太過,兩個人之間存在著輩分的區別,所以劉顯世在拉攏王文華的力度上,比之戴戡就差了很多了。

戴戡為了拉攏王文華,那個時候他常常的放低自己的姿態,在很多場合上稱呼王文華為“公”,並時常的對他說:“公之未來不可限量!”而且還常常的“勸導”王文華,不要妄自菲薄,不要寄人籬下,大丈夫要敢作敢為,敢為天下先等等吧,總之就是一些個奉承恭敬之話,這倒是讓王文華為此動了心,因為王文華這個人吧,怎麼說那,常言道,人無癖而不可教也,但是真的說起來,王文華這個人還真的就是沒有什麼偏好,就更不要說是癖好了。所以想要從王文華的短處上下手,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還是讓戴戡抓住了王文華的一個算是缺點,不能夠稱之為短板的方麵。

那就是王文華有一些好大喜功,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戴戡要如此的奉承他的緣故了,隻有從對手的短處下手,才能夠更容易的接近他,從而使得他能夠為自己做事等等。說起來,其實戴戡對於王文華支持自己並沒有把有多大的希望,但是他明白,其實並非是非得要王文華倒戈來幫助自己,就是他不去幫助劉顯世,亦或者是能夠不那麼聽從劉顯世的調遣了,對於自己來說,就已經是非常好的局局麵了,而且戴戡實際上也是為了這樣的局麵而努力的。

皇天不負有心人吧,在戴戡的多番“勸導”之後,王文華終於有了一些改變,他開始對劉顯世不再像之前那麼恭敬了,同時他也開始變得有些頭腦發熱,並且開始不自覺的將劉顯世稱呼為“老者”,以此來表現自己對於劉顯世這個“老家夥”的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