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現在對於吳佩孚來說,最主要的就是他如何能夠找到記載上的所謂的小路!
吳佩孚雖然找到了突破的口徑,但是另一邊,據守蜈蚣關,進退兩難的王文華,此時卻要麵對非常尷尬的局麵,如他所想的那樣,在蔡鍔得到了他的訊息之後,認可並且同意了他的想法,但是卻告訴他,如果需要其他護國軍部隊的協同的話,那麼他就自己去聯係就好了,隻要在不影響大局勢的情況下,那麼很多事情就是不需要向他詢問申請的。
這樣的回答看似給了王文華極大的信任,可是實際上這就等同於沒有任何結論的廢話一樣,因為什麼叫做“不影響大局勢的情況下”那?這是一個非常籠統且異常沒有核心的回答,所以雖然看起來,這是蔡鍔對於王文華的信任,可是實際上,這不過就是蔡鍔的一種推脫的方式罷了,當然了,或許這樣的理解不夠準確,但是絕不會是錯誤的理解,畢竟王文華也是從底層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位置上,所以他對於這樣的事情,還是非常的能夠理解的,擁兵自重,私下勾結,稀釋上峰權力的事情,是經常出現的,也就是蔡鍔這般的回答,其實要是萬一蔡鍔直接應允他的話,並且給予他所能進到的最大的幫助的話,或許哦那個時候,王文華還真的就不幹輕易的接受那,畢竟,太容易得來的,哪怕是同心同德的情況下,都不會叫人受之安穩的。
所以現在王文華要做的就是先向戴戡發電,向他借來熊其勳的一部護國軍,亦或者是熊其勳的部分護國軍,不然的話,就算是讓他與劉雲峰交流,他也是沒有底氣的,畢竟現在他手中所掌控的軍隊雖然在質量上能夠與北洋軍抗衡,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超過北洋軍一些,但是在軍隊的數量上,以及武器裝備,彈藥儲備上,卻是毫無優勢的,其實情況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
不過要澄清一點,就是雖然王文華與唐繼堯的私交甚好,但是那應該說都是以前的事情了,因為一些事情,王文華與唐繼堯之間的關係已經出現了變化,就好像是唐繼堯與蔡鍔之間的關係發生轉變一樣,現在的王文華與唐繼堯,可以說的上是基本上沒有什麼往來的,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私下裏。
其實說到這就有必要提一下王文華與唐繼堯之間關係轉變的原因,其實也沒什麼,事情還是從當年蔡鍔進京之後說起,那個時候,袁世凱高登大位,但是因為一些緣故,所以他對於全國上下的將領官員們想的並不是那麼信任,尤其是其中的一部分人,所以袁世凱選擇了帝王常用的招數,那就是名義上召你來到權利的中心,許諾說給你加官進爵,但是實際上,當你放棄了自己的所有的兵權以後,當你走入到北、京以後,那麼你的命運基本上就已經脫離了自己的掌握,名義上的升遷,實際的軟禁,其實這就是帝王權術的最常用的招式而已,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早就已經不新鮮了的東西,卻還是每每都能夠達到預計的效果,即便是到後來會出現一些偏差,那麼基本上也都是相差無多的。
蔡鍔、張鳳翽,還有許許多多向他們這樣的將軍,官員,就是這樣的,雖然他們中間隻有少部分人,是真的為了權與利而跳入到這個全套的,實際上他們更多的人,在明白原委的情況下,還會毅然決然的這麼做,實際上不過就是為了保命罷了,比如蔡鍔,比如張鳳翽。
蔡鍔被袁世凱召集進京之前,他官居雲南都督,統挾整個雲南的軍政大權,也會隻能是因為如此,他得到了一個“雲南王”的稱號;蔡鍔,也就是整個雲南政、治與軍事係統的核心,當他離開雲南走上了前往北、京的路途之後,那麼也就相當於一下子將和整個個雲南的真正核心給挖了出來,這樣一來的話,也就等同於,暫時性的將雲南的局勢擱置在了自生自滅之地,當然了,這也並不準確,而且實際意義上來看,也不單單是這麼淺顯的,但是無論如何,如果蔡鍔離開雲南之後,再沒有合適的,新的領導者來到雲南主掌軍政大權的情況下,那麼雲南也就相當於所謂的“三不管”任由自生自滅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