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繼洺就是這樣,他在工作之餘就在向身邊的人去傳遞儒文化,傳承儒的精神。
首先我要說,記名的傳承和常見的那些孔子廟,國學班的所教述的東西是存在差異的,他不是單單的去講述普及儒學的思想,同時他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把儒家的階層傳承下去。
他比較明顯的一個做法就是他自己每年要拿出三個月的時間,開展夏令營,冬令營的活動,他開展的夏令營冬令營,其實算不得一種課外拓展,我認為較為準確的定位,應該是在一段時間內去體驗,古代儒家階層的生活。
設身處地的,在儒家階層生活能,學習儒學的文化以及精神。同時,客觀的了解儒教的教義,並且最重要的,就是他從不倡導崇拜。
宗教是信仰,但是信仰絕不等於崇拜。
我參加過一次繼洺的夏令營,時間不長,大概隻有三個星期,這三個星期裏,我們首先是要從儒家階層的最底層開始體驗,一啄一飲,他都盡可能的依照古時候的樣子,去還原,同時他沒收了我們的通訊工具而且把我們帶到一個算是隱蔽的地方吧。
不讓我們可以有機會和外界聯係,整個身與心,都沉浸在他所設定的環境中。
儒家最底層生活體驗的開始,與之共同進行的還有最基本的儒學課程,然後以此類推;可以這麼說,在那三個星期的時間裏,我從最古時候的儒,體驗到最新的,當下社會的儒,我從最基礎的學說,學習到擁有相當高度深度的學說。
然後我也對儒教有了一個客觀的理解和認知。
那三個星期的時間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穿越,一種洗禮。
階層和階層間存在差異,但是在統一階層內,難道就不存在差異嗎?
學說也是如此,不同學說可能會有所相關聯,但是一定有明顯的差異,同一學說內又何嚐不是那?
就我個人而言,我非常喜歡繼洺的這種方式,在我看來,他已經不是簡單的傳承,薪火相傳那麼簡單了,因為他所做的,所呈現的是一種不存在誘導,相對客觀且完善的東西。
好與壞,是與非,他都呈現在你的眼前。在最短時間內讓你對一個宗教,階層,學說有一個最實際最適用的理解。
傳承這東西,守古是第一,但是絕不能糟粕精華同遞。更不能,顛倒黑白,扭曲好壞。
現在之所以很多東西都失傳了,一部分是因為其本身的不適用、不被社會接受。或者是無人願意接受的原因;而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不適當的傳承,也是導致失傳的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
而且在我看來,最好的傳承就是親力親為,身心統一,而不是光說說,以一個傳承的名義斂財。就算你不在乎什麼,但是請不要給祖宗丟人。
不要拿著祖宗的招牌,還丟祖宗的人。
廢話不多說了;澹台和我先是吃了一頓飯,說實在的,我好久沒和他在一起吃飯了,那頓飯吃的很開心,而且很盡興,雖然沒有喝酒,但是無酒人自醉。
這就是知己相見時最為明顯的表現。
之後,我們兩個去了一個私人會所,一個隻有二十個會員的私人會所。
品茶的時候,澹台把他最近的一些事情告訴了我,當真應了那句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具體事情說來也沒什麼,之前不是說澹台開展冬令營,夏令營嗎,看似這是一個掙錢的營生,但我是知道內情的。
他的這個拓展活動,收的可以說。連一個成本都夠不上,基本上就是象征性的,三個星期,去到他私人的場所,吃喝都在哪,隻收一千塊。平均下來,一天五十都不到。
也就是因為這個事,澹台和他妻子產生了矛盾,首先要說的是澹台本身的經濟基礎是很好的,也不缺錢,拓展活動就算是賠錢對他來說也是根本不在乎的,但是久而久之,一個一直賠錢的項目,沒有誰會願意就那麼一直白白的燒錢。
他夫人和他說過幾次,但是也都沒怎麼說的太重,但是最近一段時間澹台出了一些事情,家裏的經濟和之前相比發生了一個天差地別的變化。所以他夫人就勸解他暫停這個項目,也正是為此,才發生了矛盾。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家事,澹台不需要我去管,他來找我是希望我可以借一些錢給他。僅此而已。
但是我的情況也說得很清楚了,可是我不能拒絕他,因為拒絕朋友是不明智的。
我把我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訴給他了,然後表示自己可以先拿出一少部分錢給他,但是我卻沒想到,澹台再了解了我的情況之後。
他卻突然對我說:“這件事我能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