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決心(2 / 3)

那一次的內閣會議,是在《民四條約》簽訂後不久召開的,其實我在參會之前,本以為袁世凱這次的內閣會議是為了向大家解釋亦或者是說安撫《民四條約》之後,這些內閣人員的情緒的。

可是我萬沒想到的是,這一次的內閣會議的主題,竟然與《民四條約》毫無關係,或許有關係吧,當然了,這個關係袁世凱是絕對不會承認的。

楊度、孫毓筠、嚴複、劉師培、胡瑛以及李燮和這六個人,在內閣會議上的講話,以及他們所持有的堅定態度,使得原本可以略微讓眾人輕鬆下來的內閣會議,變成了一場沒有硝煙且不需要廝殺的戰場。

會議上,楊度率先向眾人宣布,正是成立“中華籌安會”,雖然籌安會打著“學術團體”的旗號,以研究國體為切入點,但是實際上,從他們的講話中能夠很清楚的得知這樣的一個消息。

那就是這個所謂的學術團體籌安會的真正目的在於研究“君主、民、主兩個國家體製哪一個更適用於中國的同時,對於兩者進行公平且客觀的對比,與此同時在得到合理結論後從兩者中取其優而去其劣,以為國家體製之衡準。”

簡單一點解釋,那就是這個籌安會或者說這赫赫有名的籌安六君子的目的,就是要把現在國家實行的民、主製國家與之前幾千年來實行的君主製國家進行對比,而且與此同時,也與國際上世界各國的不同國體進行對比,從其中選擇最為適用於中國的國家體製機構,而後使之成為國家體製的權衡標準當然了,也是必然會實行的。

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他們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君主製更適合中國國情的話,那麼就會以君主製替換現在實行的民、主製,更通俗一點,那就是假如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君主製更適合中國的話,那麼中國則又會回到之前的封建王朝權利統治之下。

這是陰謀嗎?這是野心嗎?雖然這件事是有楊度六人接連的以不同的講話形式逐步透露出來的,但是實際上,明眼人都知道,這樣的大動作,是楊度他們幾個人無法進行或者說甚至是無法開啟的。

果不其然,當楊度等六人把自己的想法或者說這是一個決議已經緩慢有序的滲透給每個人的時候,最先表示出來自己的不滿亦或者是說表現出來對這件事存在質疑的就是陸軍部總長,北洋之虎,段祺瑞。

“你們的意思是,如果現行的民、主製,在你們的研究討論學術對比之後,不適用於中國果體的話,那麼就要廢除現在的現行製度,然後改為君主製是嗎?”

楊度點點頭,不過卻補充道:“段總長,不是君主製,更不是封建製度,是君主立憲製,仿效日本內閣政、治構建的方式,有君主同時也有內閣首相等等,一切行政官員,當然了,因為咱們的國家不是日本,所以我們所研究對比的國體製度,也不是完全的按部就班的。”

“哼。”段祺瑞冷哼了一聲,而後對楊度道:“我明白的你的意思了,可是楊晳子啊,你知不知道更改國體代表著什麼?還有我想問問你,這件事,或者說更改國體的這個念頭,你是怎麼想起來的?憑你一個小小的議員,恐怕還想不到那麼遠吧?”

段祺瑞雖然這話是對楊度說的,可是他的眼睛卻總是有意無意的瞟向袁世凱,而袁世凱那,雖然明知道他如此,可是依舊不動聲色的坐在那,而且也毫不回避的他的目光,看起來就好像他對於這件事毫不知情一樣。

其實這個時候我是非常想要表明自己的想法以及態度的,可是沒辦法,這樣的會議,即便是我受邀參加,可是我卻沒有說話的份,一絲一毫都沒有。楊度這一次並沒有對段祺瑞解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