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埃及太陽曆(1 / 2)

六千多年前,每年六月,埃及尼羅河兩岸的土地都龜裂得像蜘蛛網似的。『言*情*首*發www.Klxsw.com人們望著眼前的情景,一個個都愁眉不展。他們無法耕田,隻有以放牧為生了。

每年七月,尼羅河開始泛濫,隻見洪水夾帶著大量的腐殖質,將兩岸龜裂的農田灌滿了。過了一段時間,當洪水退去後,農田表麵留下了一層淤泥,等於上了一次肥。

一個老人,望著一望無際的肥沃淤泥,臉上浮現出笑容。晚上,老人將兒孫們叫到麵前,說道:“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個地方,長年以放牧為生。今日,我有個想法……”

說著,老人拿出一個竹竿,指著上麵的刻痕,繼續說道:“這是我多年觀察尼羅河後記載下來的。我把尼羅河每次泛濫的時間刻在這竹竿上,然後加以比較,發現兩次泛濫之間大約相隔三百六十五天。同時我還發現每年的某一天早晨,當尼羅河的潮頭來到此地時,天狼星與太陽同時從地平線升起。到明年的這一天,正好是三百六十五天。年複一年總是這樣。我決定從今年起,咱們家不能光以放牧為生了。你們看那大片大片肥沃的土地,上麵的草長得多壯。如果在上麵種上莊稼,一定比眼下的日子過得更好!”

老人說得一點也不錯。

古埃及大體處於今天埃及的地理位置上,源遠流長的尼羅河由南而北縱貫全境。從遙遠的古代起,埃及人民就勞動、生息在尼羅河兩岸。

埃及氣候炎熱,雨水稀少,因此發展農業生產與尼羅河的定期泛濫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埃及境內,尼羅河每年六月開始漲水,七月至十月是泛濫期,這時洪水夾帶著大量腐殖質,灌滿了兩岸龜裂的農田。當洪水退下去時,農田就留下了一層肥沃的淤泥,等於上了肥。十一月進行播種,第二年的三月至四月收獲。

前麵說的那位老人帶領他的兒孫們由遊牧轉為農耕後,日子越過越好。附近的人們見到老人家一年比一年富裕起來,也都學著種起田來。不過,咆哮的洪水有時也會帶來不同程度的災害。

勤勞勇敢的埃及人民,為了不違農時,發展農業生產,逐漸認識到必須掌握尼羅河泛濫的規律,準確地計算時間。於是,曆法產生了。

他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不少經驗,把一年定為三百六十五天。把天狼星與太陽同時從地平線升起的那一天定為一年的起點。一年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三十天,年終加五天作為節日。這就是埃及的太陽曆。

埃及的太陽曆與回歸年,也就是太陽直射點從赤道往來徘徊南北回歸線之間的時間——三百六十五天五時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相比較隻相差四分之一天,這在當時已經是相當準確的了。但是,一年相差四分之一天不覺得,經過四年就相差一天了。經過七百三十年,曆法上的時間比實際時間推進了半年,寒暑正好顛倒過來。經過一千四百六十年,又回到原來的起點,來了個周而複始。埃及人民在使用太陽曆的過程中,逐漸發現歲差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困難,於是又采取了一些適當的措施給以補救。

埃及的太陽曆傳入歐洲後,經過不斷改進,成為我們今天通用的公曆,又叫“格裏高利曆”。

在歐洲,希臘和羅馬早就有了自己的曆法,但都很不準確。公元前八世紀,古羅馬的努瑪王在位時,參照希臘的太陰曆,改訂了羅馬曆法,規定一年為十二個月,其中1、3、5、8四個月每月三十一天,2、4、6、7、9、10、11七個月各二十九天,12月為二十八天,全年為三百五十五天,比回歸年少了十又四分之一天。由於誤差大,因此在實際應用中矛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