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七八糟的話(3 / 3)

聽見蟬鳴,那是知了在樹上不停的叫,演奏的好像一直是一首曲子,樹離窗戶很近,枝葉斑駁的影子還在牆麵搖晃。風未經允許就來入戶,又和前些時候的炎熱不同,確實是涼爽,也是秋天將臨。

所以,其實早有預兆……

是在高一的尾聲,班主任統計目前打算選理科的情況時,我坐在最後一排,無意間瞟到她也有舉手。

但隻是看著她的後腦勺思考幾秒,我就覺得她肯定會選文。

是在雖然周末放假,但是住校生不回家必須上晚自習的教室,她拎著數學題的答案,過來問我“為什麼要這麼寫”。

走之前,還不忘塞給我幾顆糖,不知道是報酬還是封口費。

是在第二節課的課間,她招手讓我過去,我沒有多做遲疑就選擇靠近,聽到她問語文作業寫完沒。

在對著她作業的“空白”指導無果後,回到位子拿作業給她。

是在一天隻吃兩頓飯,一頓麵包一頓泡麵,沒錢餓得慌去教室拿運動會沒用完的葡萄糖泡水喝。

後來實在是受不了,忍住羞恥,厚著臉皮去和她借飯卡……這些日常的回憶層層加碼,才會有抗拒不了的情感偏向。

從來沒有什麼恍覺心動,不過是嘴硬還有選擇性遺忘,所謂“乍然”其實早有預謀。

“當你覺得自己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無論這份感情是否為真,你對他或是她的好感都是真實存在的,而在之後的相處中,這份感情也會慢慢發酵,向著……你以為的方向變化。”

某位自詡參透“情”字,一心想靠渣男話術傍上富婆的人間之屑,曾經在那天中午吃完三包泡麵之後,這麼和我說道。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美這件事的認知其實是一種錯覺——你與她之間存在的距離,產生了美。所以,好看的姑娘看看就夠了,誰說一定要去靠近她。”

“至於遺憾……”

“我的遺憾其實不是她喜不喜歡我,喜歡她是我自己的事,和她有什麼關係呢,我的遺憾其實是……她,到底知不知道我喜歡她啊……”

“所以有時候,我看自己也覺得是個流氓坯子……”

“我的喜歡既不溫柔也不野蠻,反倒是有點無賴,因為我隻想喜歡你,不想承擔除此之外的任何責任,更不想因此付出代價。所以啊,我什麼都沒做,隻是嘴上說著喜歡你。”

雖然,我覺得某人大抵是吃飽了撐的,感慨其成為混蛋的趨勢,越發不可逆轉,也沒必要逆轉。

但在這席話麵前,不妨礙我讚成他的話。

在文科班的教室見到安柏的時候,我心裏沒有驚喜,隻是果然如此而已,因為早有預料。

沒有什麼太多的根據,隻是沒來由的主觀因素,認為她這樣的人,怎麼會不選文科,這再正常不過。她去理科班才是不正常。

某個話嘮,外加間歇性社恐,倒是選了理科。搬行李的最後,仍舊和我在寢室胡說八道。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大致上是一種主體對於客體的寄托,在另一個人身上賦予自身所缺失以及渴望的某些東西(或者說是特質),所以才會存在那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就像是磁鐵斷裂後的此端與彼端,不同的是磁鐵斷裂處同級相斥,人是感性的,容易衝動失去理智,故而對此更加難以克製。

但是當一個人意識到:他\/她那些循環往複的心緒,都是自我意識過剩,來源於潛意識的需求,所謂緣分,所謂心動,不過是自欺欺人,之前油然而生的感情,是否會出現變化,是否屬於u0027我覺得喜歡-我需要喜歡-我想要喜歡u0027中的一種,還是說更為複雜的混合。

有的人自戀,有的人自我厭惡,但這不過是不同表現,實際上仍然是同一概念範疇的情緒,即自我感觀,不影響對於社交中情感的需求,事實上某一性格突出的人,容易走入極端,也更需要一個寄托來補全自己的缺失。

u0027親情-友情-愛情u0027,實則都是自私的……”

胡說八道——這應該算是文科生的被動技能之一,就這點來看,他選理不選文真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