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十年,郭宗訓實現了世宗當年的心願。
如今第二個十年,大周也由外轉內,開始更加致力於內部發展。
元亨十一年,第一台蒸汽輪機終於現世,大周國力自此開始以不同往世任何一個時代的速度朝前飛奔。
元亨十二年,經過之前十年的努力,大周農業部終於把郭宗訓指定的幾樣農作物,玉米、土豆、紅薯、南瓜,培育出適宜大周境內環境的品種。
同時,傳統的小麥和水稻的優良品種也一直在堅持培育,從未間斷。
在這一年,大周也成功實現了,在任何一個村落都派駐一名專業農管。
農管,隸屬農業部,屬吏員。必須是畢業於稷下學宮農家學派,且擁有五年以上種地經驗的學士才可以擔任。
負責指導當地農時,采買作物種子,統籌農具耕畜調配等一切與農事有關的事情。
元亨十三年,大周完成國內所有城市的馳道貫通。
自十一年前稷下學宮墨家學派成功靠燒石頭燒出石灰,進而在郭宗訓提示下研製出水泥後,大周就從未停止過國內的道路建設。
元亨十四年,開封城內又亮起兩道刺破天穹的紅光。
隨後大周境內多出了兩個奇觀。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山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在此之後,經過十多年全國教育的發酵,加上係統的不斷助力,大周的發展和變化隻能用日新月異來形容。
每一年,甚至是每一天都在有新的事物出現,別說那些出國到諸洋後回來的人,就連稍微離開京城久一點的人,再回京時都會感覺到恍如隔世。
如此,等到元亨二十年。
大周甚至已經修建完畢從洛陽直達西歐的一條鐵軌,歐巴羅諸國王室想要前往京師朝拜周帝,甚至隻需要月餘。
也就是這一年,大周爭論了數年的四京名額也終於確定下來。
定伊犁,為西京,控西域諸國。
定幽州,為北京,攝遼東諸族。
定桂林,為南京,鎮南洋諸蕃。
最後,遷都洛陽,為東京。
依京杭運河,西歐鐵路,桂洛馳道,統籌其他三京。
如此以來,因疆域過於遼闊而不斷出現的帝國行政遲緩問題終於得到緩解。
另一方麵,在這十年裏大周外的各處也在發生自己的變化。
北美洲。
曆代君王攜著仍願意陪同他們去開疆拓土的臣子們,繼續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重現他們的王圖霸業。
經過十年的兼並廝殺,最終隻剩下了大秦、東漢、西漢、大唐、大明,以及曹、朱、周三家聯盟這六家勢力。
六國彼此牽製,合縱連橫,暫時處於一種詭異的穩定之中。
隻是六國中孔子一直帶著一群儒生在各國之間遊曆,不停地宣傳著他的忠君學說。
但是當年這個六國諸帝都視若至寶的忠君學說,如今卻讓他們一個個恨的牙癢癢。
隻因為,在孔子口中,這個天下隻有一個君,那就是遠在大洋另一邊的大周天子,郭宗訓。
言外之意,他們這一群人在這裏打生打死,所做的一切都不過是在幫著大周開荒而已。
然而除了大秦,其他幾國沒有一個不是靠著儒家學說治國的,即便再恨,也隻能咬牙對這個他們自己加封起來的至聖先師視而不見。
在北美隔壁,南美的異族大帝們就比華夏的諸帝們更加直接一些,沒有什麼合縱連橫,陰謀羊陽謀,一個字,就是幹。
十年間,他們都快把狗腦子都打出來了。
但也因此,一洲之地,真的快被他們給打統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