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漁船(1 / 2)

方夫人是遠近知名的大儒,晚年後從書院退下來,在家中開設蒙館。不圖錢財,隻是為了豐富晚年生活。若幹年後張旺為了女兒的教育問題,終於在綺羅的一再敦促下,厚著老臉上了方家門。至於綺羅的女兒和紅梅的兒子如何兩小無猜,這就是另外一段佳話了。

且說三皇女姬圭回到京城過年節時,正是女帝病危前後,太女心性尤為不穩。二皇女姬璜在海上時就想過這個問題,太女的心亂了。雖然太女有壓力是實情,有壓力的人容易心煩氣躁也是常理。但對於一國儲君,還是要不得的。

東瀛源氏躊躇滿誌,動用幾十年前布下的人馬,把眠柳的身世在這個時候透露出去。太女得了姬圭的把柄在手,終於覺得心裏安定了一些,每日把多數時間都在母皇榻前侍疾。姬圭便是自己無意大寶,也要看看其他人答不答應。崔後重提為她娶秦家幼子之事,姬圭無可無不可。這事表麵上隻是一樁再尋常不過的婚事,實際上在這個時候提出,卻是一道強有力的姻親鎖鏈。把崔家、王家、秦府、蔡府、皇後、顏妃三皇女二皇子,捆紮在了一條大船上。再加上朝中本就看好三皇女的官員,姬圭大可以與太女放手一搏。

姬圭不是傻子,太女姬璧更不是,這兩人也是各有自己的打算。

女帝現在時而清醒,時而昏迷。有時睡夢中還在叫太女生父的名字,姬璧聽到耳中覺得既心酸又恐懼。心酸的是原來這麼些年過去,母皇一直沒忘記她的親生父後。恐懼的是,人說隻有將死之人才看得見逝去的親朋。母皇總念叨早逝的父後的名字,不見得是件好事。太女姬璧是除去女帝外,全大順身份最高貴的人。然而,高處不勝寒。身份地位越高,便越是孤單寂寞。

因為身居高位,便擁有許多常人無法企及的外在事物。這些外物往往掩蓋了其人自身的光彩,與之結交的人許多是被這些外物吸引而來。也有許多人因著這些外物,對其人望而卻步,從此本該成為好朋友的卻各自退避三舍。即便是血脈親人,也會因為這些外物所惑,不意間迷亂了心智。

所以太女可以有許多得力屬下,有許多血脈想通的宗親。但是姬璧真正可以無所保留信任的,其實有限。可以說,女帝既是姬璧的心中的依仗,也是她最後的親近人。這種親近與太女妃、以及兩個小皇子的親近不同。孺慕情深,此中深意唯有身為兒女者方能體會。

平心而論,身為皇女,姬圭對大位還是有些想法的。帝位可不簡單是那個位置而已,“皇者,大也,言其煌煌盛美。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道,舉措審諦”。金鑾寶殿龍椅背後,有開疆拓土,教化萬民的千秋功業,是君臨天下的指點九州的霸氣恣情,是天下之下唯我獨尊的王者風範。其任重其道遠,其功過史載萬載。雖然處在那個位置上,也意味著承擔更多責任。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可她姬圭也是堂堂女兒身,女帝的三皇女,又怎會因此畏難不前。

所以,皇後提出讓她即刻與玲瓏定下婚約,趕在女帝駕崩前達成同盟,姬圭隻是略微猶豫便答應下來。

她這猶豫有三,一是感覺對不住母皇,要趕在女帝身子虛弱、天下新舊交替不穩時謀權奪位。不論她個人成敗,對天下都是一場浩劫。二是感覺對不住太女,雖然二人日常關係一般,但太女進退有度。並沒有在明麵上,為難過她這個潛在的威脅,姊妹情分還在。

三是在感情上背叛了眠柳,姬圭心裏明白,帝王和王女不同。王女可以荒淫無度,偏寵倌館出身的愛人。帝王無家事,除了皇後是可以並肩起臥之人,其餘後宮佳麗全要一視同仁。偏心哪一個不是愛他,反而是害了那人。迎娶玲瓏,可以說隻是在感情上,背叛眠柳的開始。

崔後見姬圭答應下來,便內著手準備求娶玲瓏的三書六禮,外勾連約會文臣武將。中間趁著大家都來宮裏探視女帝的空檔,把姬盂、王氏家人、崔姓將門、秦府老爺請到自己宮裏喝茶。世上本沒有不透風的牆,況且崔後自持手上資源勝過太女,有恃無恐大張旗鼓。太女忍無可忍,和莫安瀾商談了一日一夜,狠狠甩出自己專為姬圭準備的那張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