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好算盤(1 / 2)

既然是論壇,自然就有坐而論道的環節。

在幾個被選為代表的電影公司發言之後,主持人邀請了幾個大咖登場,在現場討論電影的發展。

王軍依然是第一個被提到名字的,然後幾大國字號的領導名字也在列,還有兩大首富旗下電影公司的領導登場,然後也有於躍和張斌等幾位有些名氣的老板。

眾人登台,圍坐在舞台上,然後主持人提出了論壇討論的一個議題,就是每個人發表一下自己覺得可以促進電影事業發展的點。

王軍第一個發聲,他電影人才稀缺。

然後就這個話題,主持人聊一般的提出了幾個問題,比如針對這點有什麼建議。

王軍表示電影學院要努力,培養真正的電影人,隻有更多出色的電影人誕生,才能給電影注入持續的活力。

然後大家一起互動一下,主持人特地找了幾個人發表一下針對王軍這個提議的看法,大家基本都持肯定和讚同的態度。

主持人也問到了於躍,於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也讚同了。

是預料之外,因為大家覺得春風肯定是要和華藝唱反調的。

情理之中,也確實是王軍的沒毛病。人才,到什麼時候都不嫌多。

接著有國字號的領導就著王軍的觀點提出了一個想法,人才稀缺不假,但得以提供平台的機會其實也不多。

受困於市場競爭的壓力,新人難出頭,所以千裏馬不常有,和伯樂稀缺有直接關係。

別,這也確實讓人讚同,不過大家都覺得這家夥站著話不腰疼。

現在電影其實還蠻賺錢的,那為了賺錢,誰會去想著發展新人啊。

就比如很多科班畢業的演員未必能拿到戲,反而是那些靠著其他方式走紅,然後有了一大票粉絲的流量明星在電影市場大行其道,沒演技,呆滯臉,但就是能帶來票房收入。

有這個背景下,誰還費勁巴力的去找會演戲的啊,所以平台才少。

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但又有幾個真的會這麼去做呢。

接著又是一陣討論,圍繞的也不過就是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然後又有人提出了各種觀點,然後互動,討論。

終於,輪到於躍了。

其實好多東西前邊都談的差不多了,但於躍並沒有詞窮,因為他要的那點沒被別人搶先。

主持人笑著看向於躍,道:“於總,春風的電影都是賣座又賣好的,現在大家都你是鬼才,你一定要給大家分享一下心得體會。”

於躍笑道:“其實我過很多次了,運氣成分很大,當然也離不開我們自身的努力,如果非要找出關鍵的一點的話,我覺得精誠合作很重要。”

於躍也學聰明了,分享個毛線。

講什麼正能量,講什麼但行正事莫問前程,在這個場合,隻能讓大家心裏鄙視。

誰還不知道誰啊,都是商人,不都是向錢看的。

所以於躍不想討人嫌,現學現賣,幹脆借機實現自己的目的。

“精誠合作?”主持人聞言驚訝了一下。

於躍點點頭:“是的,其實我們春風這些年從來沒有出過自己的電影,都是在投資,我覺得精誠合作最重要,也正是和各位夥伴的精誠合作,才成就了我們春風豐厚的回報。”

於躍頓一下,又道:“其實我覺得電影行業和很多行業都不同,在其他行業,講究同行是冤家,但電影行業不是如此,而是和氣生財,就拿春風和戰狼來,一方有優秀的作品,一方有錢,隻有雙方精誠合作,才能把最好的作品呈現出來,而且在合作過程中,其實雙方通過交流,都能夠促進電影的成績,雖然我們春風不是出品方,但我可以驕傲的,戰狼票房能如此出色,和我們春風是有關係的。”

眾人聞言都暗暗點頭,當然有關係,關係大了去了。

要不是你那幾波強行炒作,戰狼哪裏會賣這麼高。

所以大家覺得確實很有道理。

雖然影視圈一直以來都是大家合作投資,但大家對這個模式的最淺顯理解還是為了籌錢,而合作開發還是放在第二位的。

當然,除了是因為一些資源限製以外,大多是如此。

主持人笑著點點頭,道:“於總的很對,不過咱們現在行業的模式不就是如此麼?大家都在精誠合作,這似乎不是限製的點吧?”

於躍知道主持人當然不是反駁自己,隻是想讓自己深入些而已,於是笑著搖搖頭,道:“不,咱們現在大多數隻是合作,卻不是精誠合作,我所謂的精誠合作,應該是拋開一切成見,隻為電影的好,合作到一起來,敞開心扉,包容接納,如此才算精誠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