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節 華北大決戰(1 / 2)

944年六月下旬,台灣海峽。(更新最快小說mm閱讀網)

自從海南島被中美盟軍光複,範哈兒的部隊持續向北推進,順利將福建也基本光複之後,海峽對麵的台灣島上,戰雲就越來越越密集。

日本的東京大本營,對於盟軍對台灣的野心,早就非常明白。

和前麵守衛海南島時不同,這一次在台灣島麵對盟軍的威脅,日本的東京大本營,可是空前重視,幾乎將守衛台灣,看成是等同於守衛本土一樣重要。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當然不會放鬆對於台灣的反登陸部署。

在海南島戰役剛一結束,東條英機就從日本本土緊急調運一個本土防禦師團到了台灣,那已經日本本土進村的四個常備精銳師團中的一個了。而在隨後的兩個多月時間中,東京大本營又動員武裝了十萬人的預備役部隊,開往台灣,作為防守的主力。並且下令台灣總督,給日本僑民分發武器,鼓勵青壯參加台灣反登陸部隊,甚至還從日占開始後就一直效忠日本的台灣本島漢人家族中,選拔了部分“忠勇”之士,充作第二梯隊。

這樣一來,到了1944年6月結束的時候,日軍在台灣的正規武裝力量,已經超過了三十五萬人,同時還擁有坦克和裝甲車一百餘輛,各口徑火炮超過一千五百們,飛機五十餘架,要塞型防禦工事三十公裏,臨時增加的岸防工事更是超過倆三百公裏。方麵防衛作戰能力,依靠岸防要塞和工事,足夠抵禦盟軍五十萬登陸部隊的進攻。

當然,這所謂的防禦能力,卻是日軍方麵為了鼓動士氣和軍心而作的宣傳。實際上人任何人仔細想想都會明白,占據了作戰選擇主動權的登陸部隊,怎麼可能會正對著防衛力量進行對抗,所以這個數據根本沒有任何實戰參考意義。

當然,台灣島總共就這麼大,這麼多的日軍兵力存在,對盟軍登陸部隊的威脅肯定還是很大的,畢竟範哈兒和麥克阿瑟,都不可能真正投入五十萬部隊的登陸力量去台灣,他們現在最多也就投入十幾萬部隊,一旦部隊在登陸過程中被拖延,還真有可能被日軍以防禦優勢,將登陸的盟軍部隊擊敗。

所以鑒於日軍的準備狀況,範哈兒和麥克阿瑟都沒有貿然對台灣發起登陸行動。

哪怕此時的老蔣和史迪威,已經成功誘惑閻錫山從太原方向出擊,牽製了日軍的部分兵力後,正在對山東方向的日軍發起攻勢。

但是老蔣對於北方的戰事發展卻也極為不滿,因為此時中**隊雖然占據了優勢,但是全麵攻擊發起後已經幾天了,卻並沒對日軍形成突破。

密密麻麻的轟炸機,連續不斷的在日軍防禦陣線上投下成百上前噸的炸彈。

整個日軍的陣地上上空硝煙和塵土彌漫,陣地上殘肢斷臂一片,傷員呻吟聲更是不斷。

但是每次轟炸稍微一平息,當**對其發起攻擊的時候,總能從各個溝壑疙瘩中,鑽出幾支日軍的三八步槍,對**發起殊死反擊。

即便是那些**坦克,在麵對不要命的日軍時,也時常難免被他們同歸於盡。

戰鬥還在持續,中央軍除了奪取部分外圍陣地外,並沒有突入日軍核心陣地。

麵對這樣的意外情況,老蔣怎麼可能不煩躁。

按照原定計劃,在閻錫山發起牽製攻擊後,他應該可以順利利用日軍兩麵不能兼顧的弱點,而成功在山東戰線形成突破。不過事實是,此時的山東防線,在多了東三省的十萬武裝日僑後,竟然實力不減反增,如果不是同時老蔣和史迪威呼叫了華南的美國空軍來增援,即便現在的攻擊優勢,也不一定能夠占有。

“娘希匹,都是一群飯桶,裝備火力都給他們最好的,現在打了十天還沒突破,真是一群廢物……”老蔣氣得不管史迪威還在旁邊,就直接拍著桌子罵前方的中央軍官兵。

好在他和史迪威現在所處的地方並不是前敵指揮部,不然這麼不顧情麵,罔顧前線將士犧牲的話,很可能會引起前線將士的反感,由此激發什麼事情也說不定。

中央軍這次無法再日軍陣地上突破,並不是官兵和以前一樣畏敵怯戰。事實是,這一次經過整編的中央軍,作戰還是比較勇敢的,至少已經符合了史迪威在整編時的要求。無奈日軍的堅守太過拚命,火力並不占據絕對優勢的**,在麵對日軍的殊死反擊時,僅僅依靠火力是不行的,這時候單兵作戰素質就起到了關鍵作用,而大多是壯丁出身,識字率還不如日軍武裝僑民的**,在這方麵就稍嫌不如日軍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央軍無法突破堅守的日軍陣地,也就完全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