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徐州的戰事,在寺內毅重新複起,被東京大本營再次任命為華北派遣軍總司令後,竟然奇跡的山東一江蘇一線的最後陣地穩固了下來,徐州戰事雖然早已經因為幾次戰場小勝,脫離了徐州附近範圍,但對於軍事戰略來說,卻還是並沒有突破日軍設在徐州後方的防線,並不能說是一次真正的戰鬥勝利。
事實上,戰鬥到了現在,日軍固然是筋疲力盡,中央軍這邊也是強弩之末了。
僅憑老蔣不停的在前線鼓勵演說,甚至直接對一線部隊主官下達限期指令,已經無法再讓部隊發揮超越本身能力的戰鬥力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額外的外力介入,恐怕中日兩軍在華北的戰線,將會在血戰近一年後,繼續維持在山東一江蘇一線了。
老蔣當然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他一麵繼續催促英美直接派兵參加中國戰區的作戰,一麵卻是也隻能無奈再次把目光看向了範哈兒這邊。
範哈兒在兩廣的戰事已經結束,越南戰事又因為英國的臨陣脫逃,而無法後繼展開,手上兵力到還真有幾分空閑,很有條件抽調到北方來配合徐州會戰。
但是老蔣的一封電報送到範哈兒那兒,範哈兒卻是直接答複:
不行,已經和美軍麥克阿瑟達成協議,將會在適當的時機,選擇臨近台灣的大陸港口進行登陸作戰,以便美軍直接通過太平洋介入中國戰區的戰事
這卻是範哈兒在太平洋國際學會會議結束後,剛剛和麥克阿瑟商量的一個計劃”他們準備在中國戰區開辟第二個盟軍戰場。
這個軍事計劃”還沒有向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審批,但是範哈兒和麥克阿瑟相信,隻要目標選擇的合適,就肯定會得到最終通過,因為這個計劃”本身就和海軍上將金認定的登陸台灣和中國沿海計劃相符,隻要雙方選擇的攻擊目標一致,就能贏得西太平洋戰區美國海陸軍種的一致支持,那樣的建議,對於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來說,已經是不大可能敢拒絕的戰術安排了。
不過從太平洋戰爭爆發到現在,美軍關於攻克中國大陸港口的計劃,早就不知道提起過多少次了,真正實施卻從來沒有過。
這一方麵是由於中國這邊老蔣不願意出充分的力量配合,同時羅斯福本人也對冒險在中國開辟美軍戰場所需付出的代價沒有信心,最關鍵的還是,一旦將大批美軍送上中國陸地後,這些士兵以後的後勤補給,以及醫療保障等等,該怎麼解決。
美國人可以承受本國士兵在前線浴血奮戰陣亡,但絕對不會接受自己的兒女在前方因為陷入無法援助的絕境而死亡。
所以這一次協同登陸戰役,同樣非常重要,就是範哈兒必須保證,配合美軍登陸沿海的某華港口後,必須給他們提供的足夠的軍火和物資供應,並且還要保證擁有足夠的醫療和後撤機製。
之所以讓範哈兒必須解決這個問題,關鍵還是在於日本的聯合艦隊尚未被殲滅主力,這個時候美軍雖然已經有能力保護一支部隊登陸中國大陸沿海,卻不能保證運送物資的船隊,能長期穩定運到,不收日本破交作戰的影響。
其實保守的美國陸軍內部,對於這樣的登陸計劃一直不支持,如果不是麥克阿瑟自己的登陸計劃遭到否決,眼看太平洋的戰事就要演變成為海軍一個人的表演,無奈之下才同意了這個冒險的方案,恐怕範哈兒根本就不用在大陸沿海看到一個美國陸軍士兵。
而一旦計劃真正提出來了,範哈兒自然不會再有猶豫,馬上就根據登陸計劃的要求,開始著手安排起來。軍火和物資供應其實還要解決,這個時候美軍輸送了足夠多的武器物資給徐州的中央軍作戰,在重慶和西南的物資中轉基地昆明,就還有大量美軍的製式裝備,雖然保證全套裝備完整,起碼也能進行輕度作戰後的正常補充。
後勤醫療方麵,也不用擔心,範哈兒經營西南聯盟十幾年,對於醫療衛生的重視,同樣沒有絲毫懈怠過。也許和美軍正規的戰地醫療水平有所差距,但比起**中的軍醫救療站無疑好了很多,維持起碼的救死,扶傷肯定沒問題。而且範哈兒還在幫助英軍從香港撤離的時候,搬回了大量英軍設在香港的醫療機構人員,現在將他們臨時征召,充實到對美軍的醫療服務隊中,還是很能發揮作用,解決一部分人手不足的。
最大的問題一解決,就可以討論實質性的作戰問題了。,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心,章節更多,尖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