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節 中國戰區第二戰場(1 / 2)

重慶作為陪都期間,不僅範哈兒一係勢力大漲,西南不砒引用地理優勢大肆在國民政府各部門安插人手,其他各係勢力同樣有多少不一的收益。

這到不是因為他們本身占據了什麼主場優勢,而是西南聯盟這十幾年來秉持的價值觀,讓範哈兒和他的手下不會對其他勢力的崛起不擇手段。相反,在同樣情況下,麵對原來的國民黨嫡係和那些在野的“民主人士”時,西南聯盟一係的人,大多會選擇支持那些“民主人士

所以重慶的這幾年,也是國內民主力量大幅度崛起的溫床時期。

這些”民主人士。中,有些也許是真正堅定的民主人士,保守的固守自己在野人士身份,堅定的針眨政府時弊,隻是為了國計民生言事。但還是有很多人,是打著民主的旗號,為了自己的進身做鋪墊。這些人,並不能說他們的居心有多壞,行為有多惡劣,實際上在打了,“民主”的旗號,在公開場合就隻能持“民主”的立場,所以外在表現無論如何都不會太差。

範哈兒和西南聯盟長期以來的表現,在那些民主人士眼中,還算是比較“民主。的人士和團體,加上在遷都重慶期間,對於這些民主人士同樣堅定的予以,“扶持”所以在政治立場上,更是對其向來比較親近,這其中,就包括了在西北那個強大政黨駐重慶的代表團體。

這些陳布雷釋放出還都南京的風聲後,立刻在重慶引起了一陣演染大波。

這陣風波裏麵,最高聲的正是那些掌握了媒體喉舌的“民主人士

“前方血戰連連,後方反複遷都,政府意欲何為?”

“還都南京?是為拒敵還是為資敵?。

幾大報刊上,頭版頭條就刊登了大量抨擊還都南京的評論。

很多人其實在第一時間還沒明白還都南京的意義,僅僅是因為和陳布雷他們打嘴仗時間太長了,凡是他們支持的這邊就一定反對,凡是他們反對的這邊就一定支持,所以初時僅僅是例舉了大量還都南京不合適的理由。但是等那些人冷靜下來的仔細考慮後,卻是立刻意識到了這是老蔣幕僚團隊設計的一個局,目的就是回到國民黨的南京主場,重新打壓民主力量的聲音。

這個“發現”一出來,大家的反對聲音就更強烈了。

即便是**那邊,初時雖然沒有明確表態反對還都南京,但在權衡利弊後,也還是在隨後表示,如今南京荒廢,而且麵臨上海日軍威脅,短時間內絕對不合適恢複成為國都。

如此幾方輪流表達反對意見後,國民黨方麵自然也不甘示弱。陳布雷本來就有先把還都議題超大。好在老蔣徐州大勝後實施再直接宣布還都。如今看對手這麼配合,他們怎麼會不積極響應。

“還都南京,才能顯示國家真正抗擊日寇之決心

“反對還都,重慶諸公已經習慣臨安的風月,就不願忍受故都的冷靜了麼?。

國民黨手下,從來不缺少文人幹將,即便反國民黨的“民主人士”眾多,但論戰上其實基本很難占到上風。不過國民黨某個評論人士一句,“重慶諸公習慣了臨安風月”一斧子砍到了大批無辜旁觀者。

國民政府那些各部文官們,對於重慶的奢華安逸生活,確實還是非常享受的。對比之前南京逃亡而來的緊張感覺,加上從報紙圖片上了解的南京荒蕪情況,當然內心不願意回現在戰時的南京去受苦受難了。

那些人之前不說話,主要是看在老蔣的威望上,在這位素來以“強硬抗戰。著稱的委員長麵前,不敢說出那些貪圖安逸的話。但現在被某個不署名的評論員那麼一罵,他們就不得不出來反駁一下,以示清白了。

隨後,大量不利於還都南京的事實依據,被那些各部文官職員們,事無巨細的一一展示在公眾麵前,表明經曆過兩輪城內激戰的南京,確實暫時不適合還都,如果真想將行政機構遷回去,也必須花費幾個月時間進行大致的修算。

那些出具數據的政府職員們還明確表示,他們不畏懼還都後艱難清苦的生活,但是如果連基本的辦公場所都沒有,他們想存放一點資料檔案都不行,那卻是絕對不可能為國家繼續服務的。

政府各部門職員出來反駁一事出現後,頓時給陳布雷的計劃一個大大的意外,讓這位秘書長措手不及之下,隻能盡快催促老蔣取得戰果。

因為現在不利於還都南京的理由才剛剛擺上台麵,並沒有公眾所全部認知並接受,如果趕緊補救的話還來得及,要是時間長等社會大眾形成明確的共識了,就算老蔣再想快刀斬亂麻遷都,也不可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