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若蘭出嫁(1 / 3)

一千年前,唐朝,某年間。

若蘭二歲那年,其父四王爺犯上作亂,皇上因念其年紀尚幼,若因此被誅未免殘忍,於是格外開恩,不僅免其死罪,更將若蘭接入皇宮,交由皇後撫養。

十八年過去了,若蘭早已長大成人,清麗脫俗,聰慧可人,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深得皇上皇後的寵愛。皇上為了讓她不背負“罪臣之女”的壓力,特賜“若蘭公主”的封號,更要求朝野上下以公主之禮相待,對其喜愛之程度可見一斑。

雖然身份尊貴,但若蘭心裏是有杆稱的。她知道自己的身份畢竟不同於一般的公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蘭為人處世小心謹慎,對待任何人都謙卑有禮,宮裏上至皇上皇後,下至奴婢太監都從心底尊重她、疼惜她。

二十歲,對古代未婚女子來說,早已到了婚嫁的年齡。

對於若蘭的婚事,皇上、皇後極為重視,朝野上下也都躍躍欲試。反觀若蘭,對待自己的終身大事倒顯得很淡定、很無謂。一入侯門深似海,生在帝王家,萬事不由人啊!不過若蘭早已看開了,想通了,婚姻於她而言,不過是從一個牢籠掉入另一個牢籠。女人之間無煙的戰爭比起男人在戰場上的廝殺來得更加可怕,更加防不勝防。獨善其身,修身養性,無欲無求地過一生是不是也很好呢?縱然如此,這些心裏話也是不可對人言的。若蘭小小年紀,卻頗有看破紅塵的想法,或許在皇宮的這麼多年真的改變了她的思想。

經過皇上的精挑細選,最終皇上選定當朝丞相之子李浩然為若蘭的佳婿,頒下聖旨,普天同慶。

聽說,李浩然身材頎長,外表俊朗······

聽說,李浩然滿腹詩書,才高八鬥······

聽說,李浩然溫文爾雅,風liu倜儻······

聽說,聽說,聽說,這麼多的“聽說”傳入若蘭耳中,任她怎麼淡定,怎麼無視,李浩然這個名字也已經在她心湖裏激起了漣漪。

這一天,李丞相接過“聖旨”,高喊“謝主隆恩”。全家人都受寵若驚,激動萬分,隻有一人除外,那就是李浩然。他隻知道這對他來說絕非好事,絕非恩賜,絕非榮耀。他的腦海裏此時此刻隻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跟晚琴解釋。

晚琴,倚翠樓的花魁,生得花容月貌,沉魚落雁,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人不計其數,然而她潔身自好,隻鍾情於李浩然一人,礙於身份,尚未入得了李家,但浩然早已許諾會納晚琴為妾,這對她來說已經是很完美的事情了。

這些天李浩然正為如何說服家人接受晚琴而煩惱,此刻的賜婚無疑是雪上加霜,讓他煩上加煩。

李父一眼就看出了兒子的心事,拍著他的肩膀說:“浩然,皇恩浩蕩,此次大婚,是多少人盼都盼不來的,你可一直是我的驕傲啊!”浩然看著父親那雙深邃的眼睛,無奈地點了點頭,他怎麼會聽不出父親話裏有話呢。

燭暗獨酒醒,原來又是夢裏。

如果這真的是夢,那該有多好。浩然已經喝得有點醉醺醺的了,模模糊糊,糊裏糊塗地來到倚翠樓,晚琴正在傷心悲憤中,一聽“李公子來了”,忙擦幹眼淚,撩起珠簾,李浩然失態地抓住晚琴的手,一個勁地說“我負了你,我負了你”,任誰聽了這麼哀怨的話,都不會生氣了。晚琴讓丫頭去煮了碗醒酒湯,輕輕地撫mo浩然那俊朗儒雅的臉龐,“如果我不身在這風塵之中,或許我們不會相愛地如此辛苦,是不是,浩然?”

窗外,一輪明月,高高懸掛,皎潔的月光蓋住了周圍的星光。世人隻看到了驕傲的明月,而忽視了渺小的星星,晚琴一想到自己的處境與星星是何等相似,就充滿了憤恨,美貌如她,聰明如她,憑什麼淪落風塵,憑什麼不能與心愛的人長相廝守,憑什麼要受到世俗的指責,憑什麼,憑什麼。她一遍又一遍地想著,不知不覺,天已破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