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彈幕】:“項羽就不是那種能忍住的人,他就算過了江,拉出隊伍的第一時間,估計就是過來找劉邦報仇。
他要是有熬死劉邦的性子,那就不會在烏江自刎。”
網友【彈幕】:“隻能說是改變了小勢,大勢其實並沒有改變。
就算項羽熬死了劉邦,劉邦後麵的呂雉,文景武三位皇帝,哪個是省油的燈?
說到底,想要改變天下大勢,那得彭城之戰前改變,自從彭城之戰後,大勢基本就定了。
彭城之戰,劉邦輸的那麼慘,五十六萬大軍沒了。
結果轉眼劉邦又起來了,回血比狂徒都猛。
項羽那時候已經知道了劉邦的危險性,也一直想要弄死劉邦,可就是弄不死了。”
網友【彈幕】:“對於項羽來說,他自刎烏江其實是最好的結局了。
自刎烏江,成就了他一生的高傲。
若是渡了烏江,那項羽就不是項羽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項羽的武力值,是在烏江岸邊才全部展示的。
前麵的所有對項羽武力的描寫,太史公用的都是數十百人。
這個層次的人,在曆史上好像並不少,很多武將的描寫,那都是殺了數十百人。
當然,這也是因為不好計數,沒有誰去具體數著。
但是唯有在烏江那一段不同,烏江的那一段,二十八騎兵死後,就項羽一個了。
他以步戰的情況下,硬生生殺出一座屍山,一人殺了數百人,成就了神州武力的巔峰值。
到最後,那也是自殺,不然或許能上千人也說不定。”
網友【彈幕】:“太史公純粹的霸王迷弟,這數值多多少少有些離譜。
前麵還說聶政殺了數百人呢。”
網友【回複】:“聶政距離太史公也幾百年了,數據有錯很正常。
但項羽的事情,到太史公那才多久?當時那麼多人因項羽封侯,這事情司馬遷敢因個人情緒,去增添戰績?
他要是在這上麵亂寫,那受的就不是宮刑那麼簡單了。
真以為那史書寫出來之後,沒人審批就讓發表?”
..........
漢高祖劉邦:“@西楚霸王項羽,不是,當時你怎麼沒尋思著走呢?真是因為太傲了?
咱們是在爭天下,不是逞遊俠義氣的時候,你身為西楚霸王,怎麼就還義氣用事了呢?”
西楚霸王項羽:“嗬嗬,當年某人找我借兵的時候,講的也是遊俠義氣。”
漢高祖劉邦:“此一時彼一時嘛,那叫權宜之計。”
西楚霸王項羽:“看來漢王如今也是權宜之計了,我應該好好對他。”
漢王劉邦:“???”
漢王劉邦:“老弟,我是那樣的人嗎?你知道我的,我們兩兄弟可是一個頭磕在地上的。
那是天地見證了的,你拜了我父親,我拜了你叔父。
咱們可是親兄弟啊!他不過另一個世界的人,想挑撥咱們而已。”
唐太宗李世民:“這話看著眼熟啊!
對了,史書上項羽要烹煮劉邦父親的時候,劉邦也是這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