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再次出戰(1 / 3)

見到朝中大臣和禦前侍衛們,都一窩蜂似的圍攏在趙德芳的周遭,俱都睜大著一雙好奇的眼睛望著被趙德芳緊緊抱在懷中的狙擊步槍,這讓方才還正襟危坐的趙官家實在是坐不下去了,便站起身來,衝著那一群此刻俱都化作好奇寶寶的群臣們,大吼了一聲道:“你們都給朕閃開,芳兒,你帶著你手中的哪一件器物,隨朕到垂拱殿來。”

待趙官家話音一落,方才還圍攏在趙德芳四周的眾朝臣們。趕緊收起了好奇的眼神,意識到有失體統的他們,趕緊又如一窩蜂似的,忙不迭地退回到了原地,個個如同驚弓之鳥,噤若寒蟬,連大氣都沒人敢喘上一個。

要說這朝中大臣們裏邊,也不都是像方才這般對新鮮事物好奇過了頭而不分場合的大臣們。就拿方才來說,宰相趙普和晉王趙光義他們二人,就沒有參與到這一班大臣擅自圍攏起趙德芳的舉動中來,而是表現的極為淡定自若,站在原地一動不動。

即便是在聽到了有些震怒的趙官家那一聲龍顏不悅的大吼,他們也故作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身為朝中大臣們的榜樣和表率,自然是不能夠參與到她們之中的,便就給在朝中與他們交好的其他朝臣們代勞了,也就放寬了心不急不躁了。

至於趙官家的大怒嗬斥,反正又不是針對他們二人的,那怕個什麼呢。

待眾朝臣們如潮水一般,從趙德芳四周的身前退去後,他便趕緊跟在早已經移駕行了一丈來遠的趙官家的儀仗而去,由於前方的儀仗的侍衛和內侍們腳步走的飛快,個個都跟吃了炫邁口香糖一般——根本就停不下來。

而在趕往垂拱殿的這一路之上,趙德芳便隻好跟隨在趙官家的儀仗之後,大抵半刻的時辰,這才趕到了垂拱殿內。

進了垂拱殿內,這一路行來的趙德芳已經是氣喘籲籲,剛站定在禦案前三五尺遠後,便趕緊大口大口地喘起了粗氣。而早已經步入殿內站在禦案後的趙官家,見到趙德芳氣喘如牛的樣子,像是故意不給他多少喘息的機會似的,當即一臉嚴肅地問詢道:“芳兒,朕來問你,你可要老是問答朕,如有半句隱瞞的話,便就以欺君之罪論處。”

“父,父皇,這個您,您請放心,盡管問兒臣。兒,兒臣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若,若有半句假話,父皇盡管降罪便是,兒,兒臣絕不會說半個‘不’字的。”氣息未定的趙德芳,聽聞此言後,即便在心裏忐忑不已,卻依然佯裝表現出一副孝子賢孫的樣子,拱手作揖,一邊大口大口地喘著氣,一邊忙不迭地回答道。

“那好,芳兒,你可聽好了。朕來問你,你在方才拿來比試射術的哪一件東西時何物?”趙官家的心情其實跟那些個方寸大亂好奇不已的朝中大臣們沒什麼兩樣,隻是礙於當時的場合不能夠表現出來而已,此時才一臉嚴肅地問道。

在從紫宸殿前的那寬闊的靶場上趕來之時,趙德芳就先是把手中的狙擊步槍收進了長條方盒之中,一路把盒子背在身後趕了過來。此時,待他聽到了自己的父皇對那一把狙擊步槍較起了真來,登時,便讓叫苦不迭的他思忖應對之策來。

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趙德芳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終於找了一個能夠搪塞過去的法子來,這才鬆了口氣。

“回父皇的話,方才兒臣在靶場上拿著的東西,名字叫做‘火槍’,是西洋人的玩意兒。不知父皇有沒有聽說過‘火槍’這個東西呢?”趙德芳方才想到了古代人稱槍支統一口徑為“火槍”或者“洋槍”,便趕緊脫口而出回答道。

說到“洋槍”,就不得不說西方人對華夏大地的影響,自打清末開始,西方列強們用堅船利炮轟開了原本閉關鎖國緊緊向他們關閉的大門後,西方洋人的東西便陸陸續續傳入到了華夏大地。

即便是現在,很多東西都還帶著洋味兒呢。

就在趙德芳所生活了二十七年的現代社會來說,火柴也叫“洋火”,自行車叫“洋車子”,兩層小樓叫“洋樓”,蒸饅頭用的堿麵叫“洋堿”,長好看的小孩叫“洋娃娃”,就連在華夏大地見到了西方人,也可叫他們“洋鬼子”。以上種種稱呼,凡此種種,俱都自然不自然地被華夏人在最前邊加了一個“洋”字。由此可見,西風東漸影響深遠。

而在古代的時候,自打唐宋伊始,就有不少西方人通過西域的絲綢之路前來做生意。

說到這裏,那個時候的“洋倒爺”們,對後來西方資本主義的萌芽和興起應該也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因此,在五代十國末年,在中原大地能夠見到一兩個西方的洋人,在身為一國之君見多識廣的趙官家來說,自然是不會對此感到有太多的驚奇和詫異的。

“火槍?西洋人?火槍?西洋人?芳兒,你快些把你背後的盒子打開,讓朕看上幾眼,你所說的那一把巨大的火槍。”趙官家在聽完趙德芳說的這一番搪塞之言後,卻竟然信以為真了,在嘴中念叨了兩遍後,便抬起頭來,大步流星地走到趙德芳的近前,臉頰上略微驚訝的神色一閃而過,有些急切想要一探究竟地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