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寧波寶藏事件之三(2 / 3)

“倒也不是,這是這些年新設的景觀。”趙妮笑著回答,“現在東錢湖經過多次疏浚,變化很大,很多景致都消失了!”

我突然想到了一點,於是問道:“是不是民國以後的東錢湖和現在的湖麵貌變化很大啊?”

“是啊,其中梅湖堰、粟木堰均已消失,特別是梅湖,現在已經變成農場了,建國後還興建了銅盆大閘、邱洪閘、界牌閘,增加了東錢湖的麵積和範圍。”

“胖子、趙妮,我們要去趟檔案館,把東錢湖在民國時期的地形圖給找出來!”我明白了什麼。

“老大,你是說民國時候的地形圖裏有線索?”

我笑而不答。

於是三人又驅車前往市檔案館,詳細查找了民國時期東錢湖的地形圖,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了那張地圖,雖然是手繪的,但還是能看出那時的東錢湖形狀為一個“寸”字形狀。

“是寸字形,寧波有什麼地方叫天寸的嗎?”胖斌疑惑地問著。

“哈哈哈,又見麵了各位,看起來各位也想到寶藏和東錢湖的地形有關了!”一個熟悉的聲音在背後出現,原來是寧波古跡專家包之道。

“你怎麼找到這裏的?”胖斌問道。

“多虧我上次住在山上,晚上刮風下雨,把我的帳篷給吹跑了,我淋個夠嗆,不過因禍得福也被我看到山間的河流嘿嘿,所以第一個天字就很容易猜到了。”包之道搖頭晃腦地自鳴得意道,“你們要知道,我太爺爺當年就是民國時候參與疏浚東錢湖的工程師之一,我想到這一點,就來到這裏找尋地圖,不過我們還是晚了一步!”

“我們,還有誰比我們更早找到?”我疑惑地問道。

“漢尼拔博士,我翻查了閱覽記錄,他昨天就來這裏看過這張地圖!”包之道一臉可惜道,“不虧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

“原來如此,對了,包兄,寧波有什麼地方是叫天寸的嗎?”我詢問著。

“這個嘛~”包之道拉長了聲音,麵露難色道,“我也不知道,線索到這裏就斷了,也許下一句天一生水聚裏會有線索吧!”

“也許吧,天一生水很多人都知道是天一閣,線索多半在天一閣裏!”趙妮若有所思地說。

二、柳暗花明

到了晚飯時間,我們邀請包之道一起去甬江邊的狀元樓吃飯,今天的主打菜色是寧波名菜冰糖甲魚。

“這冰糖甲魚的另一別稱為獨占鼇頭,相傳那時候有秀才進京趕考,途徑寧波甬江邊的小飯店,嚐到這個美味,便問老板是什麼菜,老板巧妙地回答說是獨占鼇頭,秀才大喜後果然獨中狀元,特地來到這家小飯店,親筆題詞狀元樓。便是這家店的由來!”包之道果然對寧波了如指掌,一道菜也能說出典故。

我們看上來的冰糖甲魚,具有色澤黃亮,香氣四溢,夾一塊放入口中,綿糯潤口,甜酸香鹹俱全,滋味鮮美,真乃難得的美味。

“對了,老是說鱉啊甲魚啊,他們和烏龜是一個動物嗎?”胖斌一邊大快朵頤著,一邊說。

“哈哈,和鱉是一個目的,即爬行綱龜鱉目,鱉是龜鱉目中的一個科,不過龜是上古以來的四大祥瑞唯一存在的動物,所以很少有人拿龜來吃!”包之道笑著說。

“什麼是四大祥瑞啊?”

“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其中玄武就是龜,是真實存在的!”我一邊解釋著,突然想到了什麼,“謝謝,胖子,我知道第二句話的真實意義了!”

“嗯?不是寸字嗎?”趙妮問道。

我看了一眼大家,也不顧及包之道這個外人,說著:“寸隻是一部分,第二句話裏湖裏鱉的意思其實是指龜,民國的時候龜鱉不分,龜作為玄武的象征,代表的五行乃是土,即寸邊加土,為封字!”

“啊,是天封~天封塔?”趙妮驚訝道。

“沒錯,各位”,我再繼續說下去,“寶藏多半和天封塔有關!”

“哈哈,那還等什麼,老大,我們去天封塔找找看!”

天封塔位於天封塔位於寧波大沙泥街西端與解放南路交彙處。始建於唐武則天“天冊萬歲”至“萬歲登峰”(695—696)年間,因建塔年號始末“天”“封”而得名。建成後塔高18丈,約51米,共有七層,塔成六角形。

看著資料上關於天封塔的介紹,一旁的包之道還講了一個關於天封塔有趣的傳說:“古時候,寧波麵臨波濤洶湧的東海,是甬江、姚江和奉化江的三江交叉會合地。有一年,鎮海招寶山外出了一條興風作浪的鱉魚精,從此使寧波經常遭受水淹浪打,極不安寧。那時,四明山有位老石匠,他見鱉魚精作惡,非常痛恨。一天清晨,他忽然見四明山頂金光閃閃,於是就爬上山頂,一看,原來是一顆鮮紅鮮紅的寶石在那裏閃光。於是他就用了七七四十九天,把這顆寶石鑿成一顆閃閃發光的寶珠。就在這一天,那條鱉魚精又來興風作浪,水淹寧波城。老石匠從四明山下來,拿著這顆光彩奪目的寶珠,鱉魚精一見這利劍似的寶光,就往海底逃遁。而這寶光最後殺死了它。霎時間,江上波寧浪靜,海水也退走了。老石匠決心要在寧波城中心造一座塔來保存這顆寶珠。老百姓聽說後都紛紛前來參加。搬石塊、運沙泥,日日夜夜的幹。造塔的工匠把泥沙一袋一袋的裝起來,造一層塔,堆一層沙包,第二年塔造成了,就將這顆寶珠安放在最高的一層。從此這座塔和塔上的寶珠作為鎮邪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