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東錢湖探秘
第二天一大早,照樣是胖斌開車帶著我和趙妮前往東錢湖風景區。
“寶藏埋葬點是天帶頭的~?”胖斌一邊開車一邊問道。
“或者是寶藏的名字,看來東錢湖裏有新的線索!”趙妮拿出了一疊資料,說著,“昨天我回去後詳細查詢了東錢湖相關資料,你們看看!”
資料上寫著:東錢湖位於寧波東側,湖的東南背依青山,湖的西北緊依平原,即東經121°34′,北緯28°52′,是閩浙地質的一部分,係遠古時期地質運動形成的天然瀉湖。東錢湖作為海跡湖泊,是浙江省最大的內陸天然淡水湖。南北長8.5公裏,東西寬6.5公裏,環湖一周約45公裏,全湖麵積為20平方公裏左右,比杭州西湖大四倍。東錢湖全湖可分為三個部分:西湖以師姑山、笠大山為界,稱“穀子湖”;東北以湖裏為界,稱“梅湖”,此湖已於1961年廢湖,建立梅湖農場,其餘湖麵稱為"外湖",外湖自1976年建成湖塘邊後,又分為南、北二部分。三者合起來統稱為"東錢湖"。東錢湖周圍山並列、秀峰崢嶸,千姿百態;它的東南方雄峙著福泉山,西北方橫亙著月波山;東北方則圍以龍蜷山和梨花山,前對白雲後忱目塔,陶公山巍峨地虎踞其北,百步尖屹立於遇,二靈與霞嶼遙對,大慈共隱學相望。四周有七十二條溪彙流於湖;三峽溪傾於東,泉月溪灌於西,郭童溪流於北,象坎溪注於南,其餘如上水、下水、韓嶺、青山、**、紫場,大慈等溪,縱橫貫注,彙成煙波浩淼的東錢湖。
“自從公開了寶藏詩後,東錢湖裏就聚集了不少尋寶者,特別是東錢湖裏的鱉,每天都有人下湖去捕捉,希望找到線索,可惜現在還是沒什麼進展?”趙妮繼續說,“懷先生,另外還有一點很可疑,就是那個漢尼拔博士昨天到了東錢湖後,卻在到處尋找東錢湖的地形圖,我懷疑這個第二個字的謎團是不是類似四明山的謎團一樣,和河流地形圖有關?”
“我也看了相關地形分析圖,這個不是任何漢字!”我把分析結果說了出來,“東錢湖附近有無什麼鱉形的建築物或者天然岩石?”
“沒有啊,湖裏的陶公半島、瓜嶼等都不是鱉形,建築物的話要我們實地去看下了。”趙妮回答道。
開了二個小時的車程,胖斌看著前方的東錢湖旅遊度假風景區的牌子說,“到了,我們下車吧!”
在前方湖光山色讓人眼前一亮,湖四周群山環抱,綠樹簇擁。湖中碧水清澈,煙波浩渺。山的倒影在湖裏,仿佛仙境一般,湖上飄浮著一艘艘小帆船,小帆船上的漁民有在捕魚的,有在劃船的。湖那邊岸上有兩個婦女有說有笑地在織漁網,邊上還有幾個淘氣的小孩在玩耍,螺絲,捉蝦,湖邊公路上的自行車愛好者迎著晨曦,繞湖騎行著,好一個人間仙境,不虧為“西子風光,太湖氣魄”的美名。不過與此相比,這些日子的東錢湖多了很多尋寶者,湖上也多了不少遊艇,有不少蛙人下水打撈著什麼。
“老大,我們該從哪裏入手呢,東錢湖太大了,難道真的要去下水去捉鱉啊?”楊斌疑問道。
我笑而不答,先前往附近的酒店安排住下,吩咐趙妮詢問湖中水產的情況,特別是野生鱉,諸如品種、大小,最好能買一隻回來;然後和胖斌一起去實地走訪東錢湖周圍的山和湖。
一天過去了,我們倆一無所獲,等趙妮回到酒店,拎了個袋子告訴我們:“原來這裏的鱉有好幾十種,比較常見的有中華鱉、日本鱉、台灣鱉,這裏酒店飯館吃的都是居民養殖的,或者是企業在湖裏放養的鱉苗,大多是中華鱉,你們看!”
我們打開袋子,隻見裏麵有一隻褐色的大鱉,鱉殼長約30厘米,最寬處寬20厘米,它調皮地伸出脖子往外看,脖子伸長後足足有15厘米,我們把它放到了酒店為我們準備的大箱子裏。
“賣給我的漁民老伯說,由於水質汙染,真正野生的東錢湖鱉很少見,現在市麵上的品種都是早些年政府和企業放的鱉苗,現在每年還在持續往湖裏撒放魚苗和鱉苗。”趙妮用手捅了捅這個褐色大鱉的背部,扭頭可愛地說道。
“老大,這鱉背部的花紋看起來也沒什麼特定的意義啊!”
“是啊,”我仔細查看了這個鱉的背部花紋,和網絡上的圖片差不多,沒什麼特別的意思,“看起來這個不是我們要找的線索!”
到了第二天,我們又前往湖內南宋石刻遺址博物館、忠應廟、福泉山等景區,特別是湖心景區裏的湖心八景,即:錢堤煙波、陶公釣磯、清風香桂、澄湖明月、二靈掠影、霞嶼鎖嵐、補陀洞天、山僧呼舶等湖心八景。我們幾個差點忘記了自己是在尋寶,在如畫的景色中,沉浸在遊曆的快樂之中。
“對了,這個湖心八景是一直以來就有的嗎?”我問著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