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結局番外之蕭觀音(2 / 3)

這樣的日子一下子就過了好幾年,連她自己都不知道已經過了多少時間,偶爾她會想想過去,想想炎旭還活著的時候,還有她們的女兒柔兒。一日,一向安靜的莊靜殿竟然來人了。

“貴太妃,皇太後要見您。”眼前的女子一身華服,分明是拓跋婉玉身邊的翠縷,她還記得當年她跪在自己身邊為她的主子苦苦哀求的樣子,她再看看一襲素衣的自己,心中暗暗感歎果然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了。

翠縷帶來的宮人為她梳妝打扮,把她送上轎攆,亦如當年那般。轎攆小心翼翼的向欽安殿的方向去了。欽安殿中,她又一次見到了拓跋婉玉,流光溢彩的鳳冠,大紅色的百鳥朝鳳華服,亦如當年一般,隻是容色有些倦怠,這些年她也過的不是很好吧。

“貴太妃,您怎麼在發愣呢,在皇太後麵前不能失儀啊。”身邊有人小聲提醒,她這才回過神來,對著鳳座上的女子行了一個禮。

“賜座吧。”拓跋婉玉倒是沒有要為難她的樣子。

“多謝太後。”她一向不喜歡扭捏,在**的攙扶下坐在了拓跋婉玉右首下的那張位子上。

“哀家今日請你來是想說說樂安公主的婚事,”拓跋婉玉的聲音依舊清麗,不過卻少了以往的柔和多了幾分威嚴,“貴太妃想必沒有忘記先帝臨終之前就已經為樂安公主定好了親事。”

“是北漠王府的世子。”她接著她的話說了下去,心中卻抽痛了一下。這些年來她幽居莊靜殿,對外界的事情不甚關心,唯一關心的便是她和炎旭唯一的女兒樂安公主。新帝登基,樂安公主被遷居鳳華閣倒也沒有受到什麼虧待,隻是關於那北漠王府的世子的事情,她倒是有些耳聞。相傳這位世子天性風流,還未迎娶正妃府中已經有了許多姬妾,後院的鬥爭向來是頗厲害的,她心裏盤算著如此一來自己的女兒不過一個無權無勢的公主,日後嫁了過去肯定是要受委屈的,怎奈這是先帝定下的婚事,就是新帝也不能忤逆,她更加不能反對。如今聽拓跋婉玉提起這件事情,雖然心裏早有準備卻不免悲從中來。

“哀家想著樂安公主也到了該出嫁的年紀了,你畢竟是她的生母,她的婚事還是要把你請來了才行。”顯然拓跋婉玉並沒有看出她心裏的想法,依舊說著。

“皇太後素來處事樣樣周全,臣妾一切聽從太後的意思就好了。”她起身對著拓跋婉玉再拜,既然沒辦法回避就隻能接受。

柔兒出嫁的那天,她特地按品大妝,在欽安殿和拓跋婉玉,新帝一起接受了女兒的拜別。這些年不見,她的柔兒已經長成了水靈的大姑娘,眉目間頗有她當年的樣子。

“母妃,女兒要走了,請母妃好好保重。”再一次相見,柔兒眼中泛著淚光。她隻是溫和的拍了拍她的手背,按照禮儀說了一大通訓示的話語,心裏卻早已難受的不成樣子。母女二人都心知肚明,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相見。

送走了柔兒,她依舊回到了莊靜殿。深夜,她靜靜的躺在那張單薄的床榻上,淚流滿麵。淚水濕透了枕頭,她渾然不覺。閉上眼睛,柔兒還是小時候的樣子,那麼小,那麼可愛,她還是以前那個帝貴妃,風華絕代,炎旭還在她身邊相伴。

那一年她十一歲,還是小女孩懵懵懂懂的樣子,恍然間聽到父皇要把自己送去和親。她自生養於帝王之家,自然知道什麼是和親,她聽說父皇的軍隊在前線吃了敗仗,所以才要將她送走,雖然明白和親的意義但因為年紀小的緣故也沒有覺得有多麼的悲傷,倒是母後抱著她哭了好幾回,弄的她十分手足無措。即便是母後跪在父皇麵前苦苦哀求了好幾回,也最終沒能改變她要踏上前往大周的和親之路。她在懵懵懂懂之間學習著大周皇族的禮儀,父皇還特地派了宮裏最好的舞姬教她歌舞,她也不知道哭鬧,隻是很賣力的學著。

臨行之前,父皇將她喚到身邊。

“周國如今的皇太後是你的姑姑。”他這麼對自己說,她點了點頭,這些她是知道的。“記住,進了大明宮你就要和太後站在一起,周國的廣昌王是你的表兄,也是周國先帝靈帝的長子,靈帝有好幾個兒子都對大周皇帝有所不滿,必要的時候你要協助你姑姑幫助廣昌王奪得帝位。那個廣昌王其實是個昏庸好色之人,如果他奪得周國的江山,還怕我們大遼沒有一統天下的機會嗎?”父皇還說了些什麼她記不得了,隻記得她很順從的將他的話記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