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口水雞(1 / 2)

齊禹精神又是一震。

身為川菜廚師,哪裏能不認得口水雞。

當然,口水雞也絕不是用口水來做雞。

噦,好惡心……

言歸正傳,口水雞是一道涼菜,川菜中最重要的冷盤之一,其雞的處理方式,與粵省白斬雞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大同小異。

隻是在做好雞之後的選擇大不相同,白切雞注重原滋原味,喜雞的鮮香,吃時依據個人口味,蘸蒜醋、檸檬蒜汁或是蔥油雞油,亦或者什麼都不蘸均可,而口水雞則要往雞上淋紅油,撒蒜蓉,重外在的味,也重雞本身的鮮香。

其實中餐發展至今,很多菜式都是如此,看似是本地獨特的做法,其實核心做法全國各地各菜係均有類似的烹飪方式,但最後呈現出的成品,又依據各地口味不同,而各有千秋。

口水雞嘛,首選不老不小的公雞,掏去內髒,斬掉指甲與翅爪,挖掉屁股上的兩枚黃豆豆般的腺體後,確保洗淨血水,便要煮一鍋開水,然後提著雞頭,三進三出,確保雞受熱均勻,然後才完全放入鍋內浸煮。

煮時加蔥薑、花椒與少許胡椒粒,再來半兩汾酒,去腥增香添麻,如香葉、草果與八角等香料也是必不可少,讓更具層次感的香味融入雞中,最好能再加幾粒梔子,梔子是極好的天然染料,能更好的給雞皮上色,看上去更加黃亮。

同理,這些香料也沒有固定的搭配,家裏自己做的話,有什麼加什麼就好了,不過上述配方是齊老爺子多年經驗搭配出來的,最是和諧不過。

但得注意,草果得拍開去籽。

待雞煮熟,撈起後立馬放入冰水之中,最好再往冰水裏添入大量冰塊,確保冰水在零度左右,如此令雞皮快速受冷,吃起來更加緊致彈牙。

浸泡的同時,就可以調料汁了。

這步不難,齊家的配方是兩勺鹽,一勺味精,胡椒粉,五香粉,少許米醋,自己碾的花椒麵,一勺花椒油,一勺香油,一勺複製紅醬油,然後就是幾大勺紅油辣子。

五香粉也可以不加,看喜不喜歡那個味道,還可以用十三香代替,但不建議,十三香的味有點兒亂,並不適合做冷盤。

這份醬料也並不僅僅可以用來做口水雞,調味品稍微調整調整,做麻辣雞,麻辣雞珍什麼的也都可以,屬於比較百搭的川味冷盤調料。

調好醬汁,再舂點蒜泥,又切上些蔥絲蔥花,便可以把雞撈起宰塊了。

雞塊盡量宰小宰勻稱,擺盤的時候盡力拚回雞的輪廓,看起來更加賞心悅目些,再將剛調好的料汁均勻倒在雞上,便大功告成。

齊禹剛剛熬製的紅油質量確實頂好,再加上複製紅醬油同樣極附有粘性,醬汁倒下,便牢牢地掛在了雞肉上,並不堆積於盤底,非但看上去賣相極佳,吃起來味道當然也是頂好的,決不至於因為醬料掛汁不勻而顯得部位肉寡淡。

當然,這份紅油還沒到最佳狀態,無論香氣辣味與色澤上的紅亮程度,都還略有不如,齊禹這盤口水雞也僅僅隻是“彩排”,讓老爺子看看有沒有問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