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部成還在熬湯。
看起來,熬的很像山城火鍋。
湊,他居然會熬山城火鍋了?
這才幾天時間,之前連川菜都做不到,這會兒竟然就學會熬火鍋了?而且還熬的像模像樣的,遠遠都聞到了極其濃鬱的香味。
這就有點離譜。
山城火鍋這種東西,看似平平無奇,誰都能熬的樣子,一包火鍋底料加適當的水就成了,但其實不是這樣的。
且不說舉辦方並不提供火鍋底料,要做隻能自己炒料,就算提供了,那些尋常的底料,也絕難熬出真正有實力的火鍋店的那種香味。
用高湯去熬也不行。
能複原出七八分味道,就已經是鼎好的火鍋底料了,絕對能賣爆那種。
更別說,因為舉辦方不提供底料,樸部成是自己熬的湯。
說來也並不複雜,跟麻婆豆腐有一點接近。
以濃香型菜籽油為底調製的料油,熱化牛油後,下豆瓣炒出醬香,再下豆豉炒出複合香味,加刀口辣椒與刀口花椒炒出紅油。
接著再來一把鮮花椒與幹辣子炒出複合的椒香味,繼續加薑蒜末煸香,大蔥薑片桂皮八角草果等香料一一加入,淋一勺醬油激發鮮香,再潑一勺蔥油,注入高湯,加鹽、味精、耗油等調味,一鍋上好的現熬山城火鍋,也就成了。
依據個人口味不同,炒料的時候,還可以靈活調整,加入諸如豆腐乳、南乳汁、甜麵醬、醪糟等調味食材。
鍋底靈活百變,燙上形式多樣的各種食材,配合上薑蒜末,澆上菜籽油或是芝麻香油,來點保寧醋,依據個人口味自由選擇添加蔥花香菜等調料製成蘸水,誰吃誰美,想想都要流口水。
哪怕不能吃辣的外地遊客來了,大部分都得多多少少嚐兩口紅油鍋煮出來的食材,辣的嘶嘶哈哈狂噸酸梅湯或者北冰洋等飲料了,才遺憾不甘的去吃清湯鍋涮出來的菜。
還有些火鍋店幹脆就不賣鴛鴦鍋,微辣是最後的底線……
甚至於早些時候絕大多數火鍋店都莫得鴛鴦鍋,隻有子母鍋,就是那種鍋中央有個巴掌大小口子的鍋中鍋。
嗯,子母鍋,言外之意,吃清湯的都是兒子……
咳咳咳,扯遠了。
總而言之,山城火鍋看似簡單,用的料子雖多但都比較尋常,用量上似乎也很粗獷,但實際上,最簡單的反而是最難的,且不說高湯有多少含金量,就這些料子,要如何將它們的味道完美統合起來,就足夠讓人頭疼了。
不隻是火鍋,川菜中有很多都是這種,尤其以江湖菜為甚,調料多樣,複合口味相當複雜,重調味輕火候,以至於許多人戲稱這麼多料煮鞋墊都好吃,還有人質問到底是吃調料還是吃菜。
但這裏的學問可不簡單,多少人連簡簡單單幾種調料都掌握不好度,更遑論十幾種調料雜糅在一起了。
那是失之毫厘差之千裏,加料時稍有偏差,最後的味道就都不一樣了。
想做到普通好吃不難,但要更上一層樓,絕對不簡單。
何況重調味輕火候隻是表象,尤其熬火鍋底料,炒醬的時候,煸香料子的時候,火候要沒把握好,味道也要差出好幾個檔次去。
這裏麵講究太多了,就是讓齊禹上,都不敢保證熬的火鍋能勝過那些掌握秘方且經驗豐富的火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