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收一個的話,那也有兩個名額哇。
而樸部成是歪果仁,而且他和徐勇賢也都是各自所在酒樓打小就重點培養的傳人,不太可能拜入齊老爺子和晁堂名下,也就不會跟他們競爭了。
而他們仨中的兩人,是在自己家的酒樓工作,打小跟著自家長輩學廚,性質就跟龐亦津一樣,要拜一般人為師家裏長輩鐵定不同意,但如果是擺在齊老爺子和晁堂這等巨佬名下,他們隻會舉雙手雙腳支持。
至於自家的酒樓,等學成了再回來也不遲。不回來了也沒什麼,家裏不止有一位傳人,能在他處站穩腳跟,成家立業開枝散葉,也挺好的。
還有一位廚師,情況更特殊,他雖也在大酒樓打工,卻沒有拜師。
他屬於學院派出來的廚師,學烹飪時就運氣不錯,跟在一位大廚手下學,並獲得了欣賞,畢業後經那位大廚介紹進了那家大酒樓,之後更是通過勤學苦練,成為了酒樓中相當出色的廚師。
相比於其他選手,他是個純粹的打工仔,隻是得到了不少廚師的看好,願意教他些技藝罷了,本質上屬於學徒與師傅的關係,而非徒弟與師父。
所以他完全可以跳槽。
甚至於,他的幾位“師傅”,其實也都是打工仔。
現在很多大酒樓都是這樣的,招聘模式與師徒傳承模式相結合,後者自然是核心,但前者比重也不小。
所以,如果他真能拜巨佬為師,他的幾位“師傅”搞不好都會跟他一塊跳槽。
畢竟大廚和大師之間還是有著巨大的差距。
大師與頂尖大師同樣如此。
而多數大廚,除非年紀偏大潛能已經榨幹了的,或者著實沒什麼進取心的,其實也都渴望著能更進一步。
他也不例外,而且他還年輕,進取心更強烈,也因此最渴望能得到三位巨佬的認可。
所以,至今莫得名字的三位陪跑……咳咳咳,三位廚師,其實與剩下的五人並不在一個賽道。
齊禹五人是要決勝出前四,因此力求把菜肴的味道做到最好。
而他們仨不同,他們仨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巨佬的認可,因此他們追求的,是最大程度展現出自己的水平,突出自己的特色。
兩者聽起來是一回事,其實並非如此,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會有衝突。
因為風格強烈的菜,其實往往都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陷,因此如果真要追求味道最好,搞不好反而要放棄一些自己拿手的東西。
而相對尋常的菜肴,要突顯特色,犧牲的往往更多。
他們仨選擇的菜就都很尋常,兩個選了芹菜炒牛肉末,一個選了小炒黃牛肉,就更需要取舍了。
所以他們一人選了四平八穩,另外兩個則在思忖後,決定賭上一把。
就在這種氛圍之下,幾人的菜也紛紛出爐,先後呈給各位評委品鑒。
比賽過去一個來小時後,齊禹的小籠黃米蒸牛肉同樣出鍋了。
但他稍稍有些意外,因為他居然不是最後一個。
樸部成的水煮牛肉片,竟還沒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