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真不錯,結合了小酥肉和菠蘿咕嚕肉的菜譜,調整之下做出來的糖醋裏脊,果然有著極高的水平,足以成為他的又一道殺手鐧。
嘖嘖嘖,用在十九進八的比賽裏,真有點太浪費了。
可惜這菜沒被係統認證為自創菜,沒給BUFF,不然就更完美了。
不過現在這樣也很不錯。
接下來就是印證一下,看它的最佳賞味期能否保持在十五分鍾以上了。
剩下的時間也不能閑著,齊禹扭頭看向僅剩的兩道菜。
地三鮮和盤龍鱔絲。
地三鮮相對好辦這菜雖然有難度,但隻要火候調味到家了,做出來味道怎麼都不會差。
所謂的地三鮮,其實就是茄子、土豆和青椒。
土豆茄子切滾刀塊,青椒切小片。
之後就是油炸。
土豆炸製金黃,外表酥脆,這一步沒什麼好說的。
關鍵是茄子,茄子這玩意兒吸油,用傳統的炸法,哪怕是在表麵上均勻撒一層澱粉阻止吸油,都容易有過量的油脂滲透進茄子當中,影響口感。
解決的方法也很簡單,用電餅鐺。
電餅鐺刷上一層油,上蓋煎製,煎的過程中茄子會失水,軟化收縮,原本蓋不上的電餅鐺就會自己緩緩蓋下來,等蓋住了就可以出鍋了。
沒有電餅鐺的話,用烤箱或者空氣炸鍋也可以,不過空氣炸鍋要注意時間,容易炸的過幹。
實在啥都沒有。那就建議以煎代炸,偶爾翻勺,把茄子煎成勻稱的黃色即可。
末了就是調汁。
六毫升生抽醬油,一甩……咳咳咳,三毫升耗油,兩克白糖,一點五克鹽,十五毫升高湯,攪勻。
鍋留少許炸過土豆的底油,爆香蔥白和薑蒜末,倒入青椒煸一下,下茄子土豆翻兩三回勺,下醬汁,手指抓兩把水澱粉彈進鍋裏,快速翻勺炒勻,即可出鍋。
然後齊禹抿了抿唇,看著新出鍋的地三鮮陷入沉思。
倒不是這盤菜做翻車了,而是他發現做地三鮮的同時他幾乎沒可能同步去做盤龍鱔絲……
這尼瑪就尷尬了。
出菜順序還得調整?
算了,看看還有時間,先把盤龍鱔絲做出來再說吧。
說起來,這道菜的做法與盤龍黃鱔幾乎沒有區別,隻不過盤龍黃鱔是直接活鱔魚下油鍋,而盤龍鱔絲則是將黃鱔快速宰殺去內髒後,對半再對半切成四條粗絲,然後再下鍋炸。
齊禹猜測,這道菜大抵是流傳出去後,某些地方的人無法接受不宰殺不去內髒的黃鱔直接活炸,而做出的改進。
相比於活鱔魚下鍋,宰殺去內髒切絲再下鍋,肉質難免會受到點影響。
倒不是說鱔魚宰殺後短短幾分鍾時間肉質就變了,還沒那麼玄乎,主要是鱔魚血的因素。
鱔魚雖然有毒,但毒素不耐高溫,油炸後能被徹底分解掉,存於肉中,能賦予黃鱔肉更加獨特的口感與味道,更是大補之物。
因此,吃的時候,隻需要將黃鱔撕開,把內髒去掉即可。
不過話雖如此,齊禹還是有些接受不能,哪怕這就是他們川渝地區的特色菜,因此對盤龍鱔絲更能接受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