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禹被晁堂誇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同時心裏也有點美滋滋的。
這時,齊老爺子又夾起一塊肉片,塞進嘴裏嚼了兩口,點頭:“嗯,是這種感覺,要夾東西,肉就得厚一些,太薄了反而不美,肉味太過薄弱,反倒要被喧賓奪主……你是怎麼想到的?”
齊禹:“就……也沒多想,我就尋思肉片厚了,最大的缺點就是容易發膩,那麼隻要解決掉這個問題,這道菜就能上升起碼一個檔次。
然後我又想到了北京烤鴨。北京烤鴨油脂豐富,乍一吃很香,但多吃兩片就膩的慌,甜麵醬也緩解不了這股油膩,所以必須用荷葉餅裹著蔥絲黃瓜等一塊吃,用於解膩。
這其實跟胖胖的白肉很想,吃進嘴裏很充實很滿足,但多吃兩口,過於厚重的油脂就會讓人覺得膩味了,我就在想,能不能用北京烤鴨的思路來解決這個問題。
本來我是想原原本本複刻北京烤鴨的配方的,但轉念又一想,不對,正經的北京烤鴨,所用的配料本來也沒有定勢,蔥絲黃瓜是流傳最廣的,可卻未必是最合適的,更何況我們也沒有荷葉餅來吸收多餘油脂。
所以我又琢磨了下,到底哪種食材最合適,最終還是從絲娃娃和春卷中汲取了靈感,決定放棄蔥絲,選用胡蘿卜,再加上辣白菜。
放棄蔥絲是因為,我覺得蔥香和白肉並不是很搭,大蔥用來煮肉去味倒是相得益彰,但用來卷肉的話,蔥香味太衝,就可能反而凸顯出白肉的腥臊味來了。
胡蘿卜就再好不過,澱粉含量充足,可以吸附住多餘油脂,本身又是清脆清甜口;黃瓜和辣白菜更不用多說,向來就是解膩的神器。
另外,我原本其實也想過土豆絲,用土豆絲的澱粉來代替荷葉餅,但思來想去還是放棄了,土豆絲澱粉含量過高,又太麵,口感上跟白肉不太搭,同樣也會放大油膩感。”
齊老爺子用力點頭,齊禹的思考過程很有條理,邏輯分明,他非常滿意。
龐亦津則盯著盤子裏剩下的幾塊白肉卷,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久久無言,但看臉上神色,明顯對齊禹更加欽佩了。
這一刻,他覺得齊禹簡直就是古希臘掌管白肉的神,初次做蒜泥白肉就能做的如此極品美味不說,居然還能把他原本有著明顯缺陷的白肉,化腐朽為神奇,做到超乎他想象的好吃。
但同時,也徹徹底底暴露了他的另一大缺點。
他的紅油不行。
合格水準的白肉雖然還是偏厚,但這個缺點能很輕鬆的完美解決,雖然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齊老爺子親手釀的辣白菜,但總的來說難度並不高,有手就行。
關鍵是紅油。
齊禹想出了改進的辦法之後,也是把他肉上的蘸料涮掉重新加的。
很顯然,想要做川菜,目前而言,紅油對他來說是最大的短板。
可……
熬紅油哪有那麼簡單。
不僅僅需要過人的火候與調味,還需要對川菜有十足的理解,更得對麻辣有著相當的耐受程度。
如果連辣度都無法區分,除了微微微微辣以外全都是特辣,又怎麼能熬出令人滿意的紅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