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火,齊禹等鍋微涼,下入薄薄一層豆油,冷鍋加入幹辣椒,翻炒炸至將糊未糊。
起鍋,待辣椒冷卻變得酥脆後,迅速用手掰碎,再以刀鍘成細末,隨後重新往鍋中下油,加一兩蔥二錢薑,一小把幹花椒,一枚草果,兩枚八角及一錢桂皮,爆香。
一勺上好的豆瓣醬打入鍋中,炒出醬香,再下入鍘碎的辣椒麵,簡單翻炒片刻,紅油便出來了。
濃香四溢。
不僅僅是自己鍋裏的香味,還有從邊上傳來的香氣。
齊禹偏過頭,就見龐亦津也在熬紅油,顯然,他的想法跟齊禹一樣,既然是學菜,那能親自動手做的就得親力親為,不想用老爺子之前用剩的紅油。
不過,他熬紅油的功夫明顯也不到家,嗆香味雖然濃鬱,但不如齊禹的聞起來舒服。
再往鍋裏淋仨三五毫升醬油,四克鹽巴,提鮮調味,靜待片刻,等辣椒麵的香味被徹底激發,紅油便算熬成,關火出鍋,調味罐裏。
用筷子蘸了點嚐嚐味道,還行,濃香勁辣,夾雜著明顯的醬香及淡淡的焦麻,雖然比不上齊老爺子做的那麼極致,但也屬上好的紅油,與蒜泥白肉相得益彰。
這時,肉也差不多燜好了,齊禹揭蓋拿筷子戳了戳,不由略鬆口氣,正正好,沒耽誤時間。
撈出肉放涼,他才搶時間拍了十幾枚獨頭蒜,隨意切兩刀,快速丟進石臼裏舂碎,加鹽巴調味,淋肉湯稀釋,再加香油包裹。
等肉再涼一些,他快速修好肉的兩麵,然後橫刀小心翼翼的片肉。
他萬萬沒有齊老爺子的刀工水平,無法把肉片到薄如蟬翼,但他實力也不俗,隻要耐心細致一點,片到不足半毫米厚,能夠透光的程度,還是沒啥問題的。
也就是這塊肉的很麵太厚,完整片下難度太高,還得保證肥瘦肉不分離,要換成豎切的話他還能切的更薄。
縱使如此,齊老爺子仍不太滿意。
齊禹片一片肉的功夫都夠他片四五片了,即使如此,片的也不夠薄,能讓他滿意才怪。
但他也沒過分苛責什麼,刀工最講積累,沒有捷徑可言,再怎麼天縱奇才也隻能一點一滴的練,齊禹如此年紀能有這份刀功,甚至這幾個月還取得了肉眼可見的進步,已是難能可貴了。
花了將近半個小時,一整塊肉才全部片好。
也是齊禹太過追求極致,如果隻是追求及格,片成一毫米左右厚度,那倒是輕輕鬆鬆,幾分鍾就能片好。
片好的肉重新入鍋汆燙三十秒,擺盤,淋複製醬油,淋紅油,下蒜蓉香油,再撒一層蔥花香菜碎,齊禹端起盤:“爺爺,兩位師父,做好了。”
幾乎不分先後,龐亦津也端來盤子:“我的也好了。”
齊老爺子瞄一眼。
從賣相上看,齊禹的蒜泥白肉明顯要更好一些。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他片的肉比龐亦津更薄幾分,展現出他的刀工還在龐亦津之上;另一方麵則是紅油,他熬的紅油比龐亦津要好,但這菜正常,他畢竟是川菜廚師,要紅油被龐亦津比下去,還要不要混了。
至於複製醬油,做法太簡單了,所以麵上看不出什麼差距,想來吃起來也不會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