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2 / 2)

周旭一直到傍晚才回家,王蘅擔心極了,可也不好跟別人說,見周旭回來了便道:“可算是回來了,到底是什麼事啊,怎麼說了這麼久。”

周旭就把和趙淩的對話細細說了一遍,王蘅一聽周旭要去西域臉色就白了,緊緊握著他的手,雖然沒說反對的話,可看意思是絕不會讚同的。

周旭安慰道:“我不過是過去坐鎮,統籌安排,事情也不用我親自去做,並沒有什麼危險,不過一年半載就回來了,卻能掙回來一個爵位,也是很劃算的,不僅是為了阿芬,就是對阿順阿和也是極好的,再者說,你難道不想做侯夫人嗎?”

王蘅一扭頭,道:“不想做,咱們現在不是挺好的?你去通風報信已經是仁至義盡了,為什麼還要親自去?難道朝廷沒人了嗎?”

周旭耐心的解釋道:“如果我不去,朝中自有人出門,但硬碰硬的話,兩軍不知道要損失多少人,倘若能讓他們離心離德,那麼不用一兵一卒,他們就自相殘殺起來了,你想想,這其中能少死多少人啊,咱們權當是替三個孩子積德了好麼?”

王蘅蹙眉道:“娘那裏又該怎麼說呢?”

周旭笑道:“照實說就是了,他們會理解的。”

王蘅點頭,跟他一起去了嶽氏那兒,果然,嶽氏雖然吃驚,卻是讚同的,周經略更是連連點頭,道:“這可是一個建功立業的好機會。”

事情既然定了下來,周旭就開始忙著做準備,元宵節後帶著人離開了京城,此時朝中卻連一丁點消息都不知道呢,趙淩也隻是暗中吩咐幾個信得過的將軍做好準備就是了,為的就是不打草驚蛇,到時候打的西域措手不及,勝利的可能性就大大的增加了。

而周旭離京這件事,也隻有少數人知道,說辭也都是周旭往杭州去做生意去了,因此也沒有引人注意。

周旭一走,王蘅就叫阿芬挪進正院與她作伴,阿順阿和兩兄弟也住到了一起,能夠相互照顧,以前周旭在時還不覺得,如今周旭一走,驟然覺得這院子冷清了許多,連安全感都少了一半,仿佛沒了主心骨似的。

轉眼出了正月,曹氏卻患了重病,她的身子骨一直很好,去年給她辦壽宴,她還出來熱鬧了大半天,喝了兩盅酒,誰知過了年後身子卻一天不如一天。

說起來,自打周伯清去世後,曹氏就明顯老的很快,雖然素日裏還是與重孫,重孫女一塊說笑玩樂,可那精神頭到底不如以前了,嶽氏帶著幾個妯娌並兒媳婦侄媳婦在她跟前伺候,曹氏就笑道:“我活到如今也算是有福氣的,子孫滿堂,不管是兒媳婦還是孫媳婦又都這麼孝順,家裏子弟也沒有作奸犯科的,我也算對得起侯爺和周家的列祖列宗了,人各有命,倘若我真的不行了,你們也別傷心,生老病死,這是在所難免的。”

嶽氏趕忙道:“您瞧您說的這話多不吉利啊,我們都還指著您當家作主呢。”

曹氏笑著擺了擺手,似又想起什麼,歎息道:“偏偏小五不在家,我想見他一眼都不能。”

嶽氏道:“我已經叫人去送信了。”周旭去西域這件事嶽氏知情,曹氏也是知情的,遂她搖頭道:“小五的事重要,沒得為了我一個老婆子來回奔波。”

嶽氏當時沒說什麼,回來後就背著人哭了一場,然後把海氏叫過來,吩咐她要預備老太太的壽衣了。

海氏一聽這話,眼圈也紅了,她和幾個妯娌相比,最先嫁進周家的門,和曹氏相處的時間也最長,當初進門三年無所出,連嶽氏這個婆婆都有點不高興了,可曹氏還是笑眯眯的拉著她的手叫她別著急,這份情直到現在海氏都記著,想著曹氏的好,海氏也忍不住哭了一場。

王蘅得知這個消息後,直接派人快馬去杭州報信,曹氏與齊老夫人交好,時常有書信往來,倘若曹氏真的有個什麼,齊老夫人少不得要親自過來。

但齊老夫人和曹氏也是差不多年紀,曹氏都這樣了,齊老夫人就是身子硬朗,也好不到哪裏去,遂王蘅隻是報信給齊老爺,讓他看著辦。

周旭走後的一個月,曹氏去世了,她並沒有什麼病痛,走的很安詳,和許多飽受病痛折磨才離開人世的老人相比,她已經是幸運的了,周家人雖然傷心難過,但到底沒有什麼遺憾和悔恨,一場喪事辦的有條不紊,都竭力希望給曹氏最後一份哀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