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紛紛擾擾(三)(2 / 2)

按照閻錫山的要求,15路軍兩萬多兵力要運送近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全部運完。眼看夏天就要到了,這種安排不是要讓一路上悶在鐵皮罐子裏的官兵們中暑麼?

按捺下心頭的怒火,馬鴻逵將馬全良找來,將閻錫山的電報遞給他看後,又道:“閻錫山這老家夥擺明是為難我們,不行我們就不走平綏線,走隴海線。到潼關後去陝北,再到寧夏河東。”

“總指揮,要是改變路線,那我們需要的時間並不比走平綏快。”馬全良看完電報後提醒道,“現在潼關和陝北定邊之間有的隻是能通大車的道路,弟兄們在潼關下車後就要一路步行,需要的時間也不短。而且長途行軍後,部隊肯定會更加疲憊。”

“至少我們不受閻老西的窩囊氣!”馬鴻逵把手一揮,不容置疑地說道,“你以我的名義和隴海線上各主要車站聯係下,看能不能盡快安排車皮,我這裏給陝西楊虎城也去個電報,看他那邊能不能沿途給我們提供些幫助。”

見馬鴻逵主意已定,馬全良也不再多說,起身安排去了。兩萬大軍行進一千多公裏,這可不是個容易事。忙活了將近半個月,馬鴻逵、馬全良才將有關事項辦理妥當。隻等部隊集結後就登車南下徐州。

不過,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西安楊虎城處卻發來急電,聲稱5月初在潼關一帶發現霍亂疫情,且疫情有進一步蔓延的趨勢,希望馬鴻逵部不要到潼關冒險。

接到電報後,馬鴻逵還以為楊虎城這是推搪之詞,心中大為不滿。可當他從5月9日的《大公報》上見到潼關霍亂爆發,“每村死六十餘小兒”,且東延豫西,西染關中的報導後,徹底傻了眼。這半個月白忙活倒還可接受,讓馬鴻逵鬱悶至極的是,現如今隻能重新求到閻錫山這老家夥頭上了。

馬鴻逵這邊因潼關、關中一帶爆發霍亂而不得不走平綏線,老蔣這邊也因疫情重新調整了作戰部署。

依老蔣原本打算,除了要繼續清剿江西共匪外,西北日漸勢大的“民匪”也不容忽視。為了盡快恢複甘、寧、青三省被占區域,老蔣除了派馬鴻逵率部回寧夏外,還命令楊虎城、閻錫山組織陝、甘、青、綏等省兵力共同進剿人民軍。甚至老蔣還曾想派出中央軍進入陝西,借剿匪名義將中央勢力伸入西北。但隨著潼關、關中霍亂向周邊蔓延,老蔣隻得改變初衷,將第二次圍剿人民軍的行動暫緩,至少要等疫情過後再說。

既然西北需要過一段時間再說,老蔣便又將目光投向了中共勢力。就在5月份,《淞滬停戰協定》正式簽署後不久,老蔣自任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調集兵力對中共鄂豫皖、湘鄂西兩塊根據地發動圍剿。同時,又組成以何應欽為首的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指揮江西、廣東、福建以至湖南的軍隊,牽製江西中共武裝力量,並為隨後的大舉進攻作準備。

老蔣這邊加緊調兵遣將發動攻勢,馬鴻逵卻隻能捏著鼻子,一肚子悶氣地接受了閻錫山的條件,開始在晉綏軍沿途“護送”下,日運一營的向包頭開進。而抵達包頭後的15路軍每一個營,都在王靖國、趙承綬部的嚴密護送下,開到臨河縣以南、磴口縣以北的寧夏地區集結。

15路軍集結的這一地區,位於人民軍控製區域和綏遠省之間,在行政區劃上屬於寧夏省版圖。將馬鴻逵部禮送到這裏,閻錫山、傅作義等人在各方麵都交代得過去。

不過,率部陸續向這裏集結的馬鴻逵,其日子卻不好過。馬鴻逵部現在是從中央領糧餉,寧夏協餉,可寧夏剩下沒被人民軍占領的區域雖然廣闊,卻大都是沙漠地帶,根本沒有多少油水。而單靠老蔣提供的那些糧餉,該部肯定免不了要餓肚子。

無奈之下,馬鴻逵隻好硬著頭皮到歸綏去求傅作義這個當初的冤家對頭。

“很抱歉,綏遠地瘠民貧,無法給馬長官提供過多幫助。”傅作義公事公辦,徑直說道,“不瞞馬長官,綏遠省內的各部駐軍,除了剿匪作戰和日常防衛任務外,還要實行屯墾以滿足自身供給。我想,馬長官不妨在寧夏也實行屯墾。現在是5月份,秋糧還是來得及的。”

聽了傅作義的當麵答複,馬鴻逵張了張嘴,卻無法繼續開口求助。來此之前,馬鴻逵也聽說過王靖國、傅作義、趙承綬等綏遠駐軍確實在綏遠進行屯墾,而且,馬鴻逵在包頭西邊還特意觀看了王靖國部的屯墾區,知道傅作義所說屬實。總不能讓別人的部隊辛勤耕作,他馬鴻逵大老遠帶人跑來卻坐享其成吧?馬鴻逵和晉綏軍之間可是沒有交情隻有仇怨。。.。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