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30年年底,馬鴻賓被南京方麵任命為甘肅省代主席,其部被整編為暫編第七師,下轄兩旅四團,加上工兵營、炮兵營,一共約有6000多人馬。在31年年初,馬鴻賓到甘肅上任時,考慮到寧夏安定地方和防備盜匪的需要,便隻將暫編第七師帶走了一個步兵團、一個騎兵營、兩個直屬連,共約2000人左右。寧夏境內剩餘兵力4000多。
4000多兵力要防衛眼下寧夏27萬多平方公裏的麵積,那簡直是個天大的笑話;就是用來防備賀蘭山以東黃河兩岸6萬多平方公裏的區域,那肯定也是漏洞百出。何況,這4000多人連老掉牙的步槍尚且做不到人手一支,重武器更是缺乏。要不是考慮到拿下寧夏後河西方麵要防備綏遠、甘肅兩個方向的敵人,以及考慮到其後作戰的需要,趙振中自信僅憑張明瑞的一縱就完全可以包打寧夏!
通過電報聯係,在確認一縱大部已經渡河進入賀蘭山地區,且經過輪番搶運各項儲備物資已基本能滿足為期4個月的作戰和救災所用後,趙振中隨即於7月16日發出關於寧夏作戰的指示電:
一、組建寧夏戰役河西作戰指揮部,由張明瑞、陳致遠、陳海瀾為指揮部成員,張明瑞負總責;所部兵力為一縱全部,特縱一部;
二、河西我部作戰任務為:甲,封鎖住河西之敵向北、向南、以及向西的退路,將該部敵人徹底解決在河西,保證我方奪取寧夏後封鎖消息,以爭取休整的時間;乙,解決寧夏賀蘭山以東、黃河以西的敵人;丙,建立對綏遠方向、甘肅方向的防禦線,實現攻勢防禦;丁,戰後從速肅清敵對勢力,救濟災民,發動民眾,建立政權,鞏固戰果;
三、組建寧夏戰役河東作戰指揮部,由楊天明、於鎮山為指揮部成員,楊天明負總責;所部兵力為特縱河東全部,教縱全部;
四、河東我部作戰任務為:甲,切斷寧夏與甘肅通道,防止我方奪取寧夏的消息過早泄露;乙,解決寧夏河東區域之敵;丙,沿長城一線建立對綏遠的防禦線,建立對陝北、甘肅地區的防禦線;丁,戰後各項工作與河西部相同;
五、寧夏戰役期間,二縱、三縱保持高度警戒,安定隴東,同時防備陝西楊虎城部、隴中馬廷賢部;
六、預定戰役發起時間為7月25日,臨戰指揮由各部臨機決斷,此處不遙製,各部準備就緒後可按時發動。
對於能否拿下寧夏,趙振中毫不擔心,之所以選擇在7月下旬發動寧夏戰役,主要是綜合考慮到其他方麵的因素。
在7月14日,平漢鐵路北段車輛不通,有報道稱石友三部有異動。第二天,石友三致電廣州國民政府,稱己部將遵令組織第五集團軍,並定於十八日在順德就職。
雖然趙振中不清楚石友三作亂的具體時間,但他知道,隻要石友三一作亂,那麼平津、河北、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區的中央軍、東北軍、晉綏軍、山東韓複榘部都被牽涉其中,根本就無暇顧及寧夏這個偏僻、貧瘠之地。這場作亂肯定不是一兩天內能解決掉的,這就給自己等人拿下寧夏帶來了便利。
而陝西楊虎城剛剛就任潼關行營主任不久,雖說其擔負安定西北幾省的責任,可他現在除了要安定陝西賑濟災民外,還要警戒陝南防備四川軍閥,防備陝北疫情蔓延。等其得知寧夏變動的消息後,自己等人肯定早已解決寧夏問題了。
至於甘肅其他部分的敵人,現在隴中、隴南以及蘭州等地互不統屬,蘭州那邊用不了多久又會出大亂子,基本上用不著過多擔心。
況且,到7月下旬,各地基本上都會進入雨季。黃河、渭河、涇河等陝、甘、寧、綏幾地的河流肯定會出現洪水,即便寧夏易手的消息過早暴露,外部勢力想幹預,在向隴東、寧夏發起攻擊時也會困難重重。
趙振中考慮得很全麵,而接到趙振中的電報後,河西、河東等地張明瑞、楊天明等部考慮的則更為具體。他們在調集兵力,組建指揮部的同時,又針對不同情況,擬訂了詳細的作戰方案,並上報趙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