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再克寧夏(一)(1 / 2)

由於關外日軍兵力和東北軍在數量上存在著數量級上的差別,在九?一八事變發生前,東北軍裏自張學良以下的許多將領都不覺得日本人會武力侵占東北,隻認為日本人在通過一次次的挑釁、摩擦,並進而發展成武裝衝突,是想在東北謀取更大的利益罷了。他們絕不相信日本人憑借兩萬多軍事人員就能巴蛇吞象,武力侵占整個東北。

不光東北軍上下如此認識,南京方麵的要人、大員們也是如此看法。在7月份萬寶山事件激化,朝鮮仇華暴行愈演愈烈的時候,老蔣於12日電告張學良,稱現在不是對日作戰的時候,要東北方麵克製、忍耐。就連國民黨元老於右任也在13日致電張學良,說“中央現在以平定內亂為第一,東北同誌應加體會”。而南京方麵的這種認識反過來又進一步影響了東北軍上下的判斷。

若非趙振中知曉曆史發展,也自不會相信40萬裝備精良的東北軍會對兩萬多日本武裝人員一退再退,坐視東北失陷;更不會相信,日本關東軍從兩萬多武裝人員,後來竟發展成幾十萬的規模,成為日軍最大的一支戰略力量。見難以說服於學忠,趙振中也打消了繼續努力的念頭,在談了一些有關救災方麵的安排後也便告辭離去。

在去往保德的路上,趙振中一邊琢磨著該如何謀劃才能讓日本人的收獲降到最低,一邊想著寧夏作戰也是提到日程上的時候了。

當趙振中、李雲天兩人於7月12日返回保德時,卻發現該縣境內正處於水災肆虐之中。在7月9、10兩日,保德連降暴雨,導致山洪爆發,平地水深數尺,地裏的莊稼盡被淹沒,許多村莊裏用黃土、茅草建造的房屋大多傾塌,不少民眾避往山間。

好在趙振中等人在修建保德——朔州公路時,已經將沿路附近保德最大的河流朱家川兩岸予以加固,使得洪水造成的災害降低了許多。而同蒲鐵路總工程師勞之常也抽調了一些修築過公路的施工人員到保德救災,使得災情範圍並沒有擴大。在和勞之常、王鐵山等人了解過情況後,得知這次洪災並沒有對保朔公路造成破壞,也不會影響鐵路施工,而且受災民眾也得到一定救助後,趙振中鬆了口氣。

現在黃河已經進入汛期,從包頭那邊經黃河水道向保德運送物資的事情已基本停了下來,眼下各類物資正通過自大同向南伸展的同蒲鐵路以及保朔公路向修路建設工地、保德以及山中物資儲藏基地運轉,可不能讓這條通道出現問題。

“勞先生,同蒲鐵路現在進展如何?”暫且放下心來的趙振中問道。

“眼下大同到懷仁間的路段已經投入使用,懷仁到山陰間的路段預計到下個月初也能投入使用,而到年底,神池以北的路段都能投入使用。我敢說,我們現在修建同蒲鐵路的速度,絕對是國內第一,就是在世界上也是數得著的。”談及同蒲鐵路的修建,勞之常兩眼放光,大為得意地說道,“能有這樣的速度,除了我們利用閻錫山當初勘測的結果,以及去年冬天以來我們在人員、物資等方麵的各項準備充分外,趙先生從美國弄來的那些工程機械絕對是功不可沒。這近300輛的推土機、挖掘機、鏟車以及卡車,節省的人力、物力可太多了,把我們的工效可提高了老大一截。”

“能物有所用就好。”聽說同蒲鐵路已經有路段投入使用,趙振中大喜,“修路上的事,勞先生是專家,情況自然由你掌握。我能做的就是盡力提供各種便利,讓勞先生和有關工程人員能沒有後顧之憂,盡力提高工程的速度和質量,修建出一流的鐵路來。”

“能和趙先生合作,真是人生一大幸事,痛快啊!”勞之常大笑道,“既然趙先生提供了這麼好的條件,那沒說的,我保證修建出一條國內第一的鐵路來!”

交談一陣後,趙振中送走了心情舒暢的勞之常等人。隨後,又將整備物資,救助災民的事情交代給了李雲天。接下來,趙振中便投入到為寧夏戰役的籌劃中。

這個時代的寧夏省,其版圖東南到甘隴一帶的同心城,西北到甘肅酒泉北方的居延海,東北到後套吉爾召一帶,整個麵積在27.5萬平方公裏左右。不過,出於對自身力量以及防禦便利等多方麵考慮,趙振中此次寧夏作戰隻想把賀蘭山以東地區納入掌握。這一地區的麵積與後世寧夏自治區的版圖相差不大,約有6萬多平方公裏。

1929年寧夏建省後,便處於馮玉祥的控製下。中原大戰時,馮玉祥孤注一擲,將西北的兵力抽調一空,寧夏方麵僅有省主席馬鴻賓上任時所帶領的2000多人及其就任後所組織的各縣護路隊,總共不過3000多人。中原大戰結束後,馮玉祥敗北,馬鴻賓在陝西渭北的22師餘部,在馬玉麟、馬顯誠的率領下,離開陝西,於1930年年底返回寧夏。由於路上不少人開了小差,最終返回寧夏的不過4000人,而槍還不足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