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二)(1 / 2)

有些晚了,抱歉!

繼續呼喚:求關注!求點擊!求收藏!求推薦!

……

“趙兄弟的這個建議不錯,我們會好好考慮的。”陳炯明頷首說道。

在陳炯明等人原來的想法中,所謂的致公黨整合就是從致公堂遴選出符合條件的精幹人員組成致公黨各部門,以統一領導南洋建國行動。那些不符合條件的人員將依然留在致公堂各堂口下。且經過此次挑選後,無論堂內、堂外,凡要加入致公黨的人員都必須符合致公黨經過修改後的條件,並通過一定期限的考驗才可以。這樣的話,至少能提高致公黨不少戰鬥力。

而趙振中的建議,則是讓致公黨隱身幕後指揮南洋建國行動。這樣做的話,一是有利於保證美洲致公黨不會因南洋建國行動受到衝擊;二是有利於增加致公黨的活動餘地。不過,趙振中的這個建議雖然有利於南洋建國行動,但對擴大致公黨的影響力不利。當然,所謂的不利也隻是一定期限內的事情,等蘭芳共和國重新建立,致公黨走上台前的時候,其影響力肯定會大大增強。

致公黨最終會采取何種方式,那就要看陳炯明等致公黨大佬決定了。

“對了,競存,你們從香港過來,國內這半年來的情勢怎樣?要是向南洋移民300萬的話,國內能有那麼多人願意過去嗎?”司徒美堂問道。

提及國內,陳炯明黯然長歎一聲,說道:“國內不要說300萬人,就是翻兩番的人口都有。下南洋至少還有條活路,可國內那些災民、難民無衣無食,隻能等死。已經有不少地方傳出吃人的傳聞了。”

“吃人?政府就不管?”司徒美堂高聲驚問道。

“嘿!管?他們不趁火打劫就算燒高香了。那些當官的何曾把民眾放在眼裏?”陳炯明慘笑道,“雖說南京政府在8月份就派監察院院長於右任去陝西視察災情。可於右任兩手空空地過去,那邊又是馮玉祥的地盤,那些草頭王誰會買於右任的帳?我到美國之前已經聽到傳聞,說把人口從陝西賣到山西,不但陝西政府要收稅,山西政府也要收稅。這不等於是馮玉祥同閻錫山合夥在做人口買賣嗎?”

“南京政府說是想管,可隻聽口號,不見實際行動。一來災情最嚴重的甘肅、陝西、綏遠等省是馮玉祥、閻錫山的地盤,中央政府的力量根本就進不去;二來今年國內鬧災的省份實在太多,等待救濟的災民也太多,憑南京政府那點家底根本就經不起折騰。三來,南京那邊還有些人把這次天災當作削弱馮玉祥、閻錫山的好機會呢,怎麼會真的拿真金白銀換糧食去救助北方受災的百姓?在那些中央大員眼裏,這可是資敵啊。”

陳炯明並不清楚陝西、山西兩省有關人口買賣的具體情況,但其所說卻是曆史事實。陝西旅平賑務會委員曾報告說,在1929、1930兩年內,從陝西向山西賣出的兒女,僅風陵渡一地,有據可查的就有40多萬人。除了陝西政府收稅外,山西對人口買賣依每人5元的標準收取,僅風陵渡一地,在人口買賣中就為山西財政貢獻了近200萬大洋。

陝西旅平賑務會的這份報告中所涉及到的情況,曾被於右任在1931年1月9日在南京國民黨中央黨部總理紀念周上的報告上引用。而於右任的這份報告又在國民黨《中央黨務月刊》上公開刊載。

“這些王八蛋!”聽了陳炯明所說的情況,司徒美堂須發皆張地怒罵道,“這樣的政府還留著幹什麼?!簡直就是禍害!”

“老兄弟,就別為那些混帳東西生氣了。我們還是盡力做好我們眼前的事情,爭取早日能在南洋建國,也好為海內外的華人提供一個能夠安居的家園。”黃三德在舊金山的時候曾聽去國內探親的人回來說過有關情況,相對要平靜一些。

趙振中、周恬、周昊三人在以前世界中都曾在甘肅、陝西生活過,雖然對具體災情不了解,不過三人或者在部隊或者在學校接受革命史教育時,都大致聽說過那段曆史。因此,三人現在雖然心情也很沉重,可也算是比較平靜。

“陳先生,那國內受災災民到底有多少?有沒有一個可靠的統計數字?受災省份都有哪些?”趙振中心情沉重地問道。

陳炯明長歎一聲說道:“國內現在具體有多少災民,還真沒有具體統計數字。不過,從一些公開報道來看,僅災情嚴重地區的災民就至少有三千多萬,其他災情較輕的就無法統計了。災情嚴重的甘肅、陝西等地的具體報道我還不了解,我就說一下我知道的安徽、綏遠等地的災情,趙兄弟就明白了。”

“今年安徽遭受了旱災、蝗災、水災的一共有41個市縣,《民國日報》公開報道說安徽今年有災民500多萬。而綏遠,今年遭受了地震、旱災、山洪、風霜等災害,單論受災人口數量的話,綏遠不如其他省份災民多,可若說受災嚴重程度的話,綏遠很可能是今年國內受災最嚴重的省份。《民國日報》曾報道說綏遠省共有人口250萬左右,而災民就有190多萬,占了近80%。其災情嚴重到大人吃小孩,活人吃死屍,至於吃樹皮草根的,則根本不稀奇。南京政府派人去調查過,各國傳教士也曾先後進入綏遠調查,都認為綏遠災情之重,居華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