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邪教(2 / 3)

章馨海感歎道:“這就是黃公子高明之處,深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借機站在道義的製高點俯瞰天下。清廷見利忘義,忠奸不分,用不多久其醜陋的嘴臉就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支持擁護清廷的人會越來越少,弄不好連他們滿族內部也會有人背叛他;反過來咱們獨立團會得到全天下有誌之士的歸順,並以此為跳板反戈一擊,對咱們豎起義旗的舉動隻能豎起大拇指,而不是罵咱們是一夥狼子野心的叛離者,故咱獨立團行得正,戰必勝!”

兩人越談越興奮,若不是次日要繼續趕路,都能燙上一壺酒秉燭暢談一宿,直到半夜時分才各自散去,第二日黎明便拔寨啟程。

渡黃河,過運河,正像秦容所說,獨立團二營一路暢通無阻進入山東境內,當來到一座名叫李棠莊驛的小縣城時遇到第一隻攔路虎。

李棠莊驛城牆高不過丈,護城河裏的河水深不過膝,一撮撮水草有氣無力斜躺在護城河底,可是護城河兩岸卻站滿了手執各式武器的鄉民,看人數沒有兩萬也得有三萬,用被單、帳幔改製的大旗遮天蔽日,每個旗幟上都寫了一個大大的“漢”字,成千上萬人揮舞著刀槍農具一起高聲嚎叫:“大漢必勝,大漢必勝,大漢必勝……”

“章先生,怎麼辦?”田慶庚發愁道:“看這些人的穿著打扮都是貧苦人出身,要不咱繞道別的地方安營紮寨?”

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四周雖然不是叢山峻嶺,但也是層層疊疊變化莫測,連一條小路都沒有,萬一夜晚遭到伏擊勢必影響第二天的行程,章馨海陰沉著臉說道:“七娃,你讓曹洪心上前喊話,就說我們是安徽六安來的義軍,北上登州府要攻打洋人,讓他們讓開一條路,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各走各的路,否則槍炮無情。”

少頃,曹洪心驅馬來到兩陣之中,抱拳喊道:“各位鄉親們,我們並不是清妖,隻想借條路過去到蓬萊打洋人,因為軍情緊急也來不及繞道而行,能不能行個方便讓我們過去?事後一定大禮回報。”

曹洪心用山東方言喊話,果然引起一陣騷動,隻見一位穿著號衣的公差驅馬衝出隊伍,指著曹洪心破口大罵:“放屁!就你們這點人馬就敢跟洋人過招?你騙三歲小孩呢?我們大漢德主乃真龍天子,方圓八百裏都是我們的領地,想過去可以,放下武器跪在地上等待劉德主的恩賜,他讓你們過去才能過去,否則我們這幾萬人馬殺你們個片甲不留!”

一番話氣得大熊暴跳如雷,拎起黑棍就要衝進對方陣內大開殺戒,被田慶庚一把拉住,沒等開口勸說,但見從人群中又衝出一位五十多歲的老者,身著清朝官袍,頭戴明朝烏紗帽,腳踏厚底官靴,手執一塊竹製朝板,得意洋洋說道:“這位英雄,聽你口音也是山東沂州人,難道你連我們大漢德主的年號都沒聽說過?看在你們恭敬有加的情分上我可以給你指條明路,讓你們的頭領放下武器跟我一起進城膜拜劉德主,若是皇上高興,或許就放你們一條生路,否則全都得交代這裏,統統一把火燒了當做肥料扔進大地裏,讓你們連個葬身之地都沒有,我隻給你們一炷香時間,到時候不投降大軍一過,齏身粉骨,悔之晚矣!”

一句話沒把眾人鼻子氣歪了,曹洪心好奇地問道:“你是誰?”

“我乃大漢王朝左丞相鄒沛永!”

話音剛落,獨立團傳來哄天的笑聲,田慶庚苦笑道:“嘿嘿,章先生,這世界之大真是無奇不有,占據一座小小的縣城就敢登基稱帝,那要是打進京師去還不得自封為玉皇大帝?”

“嗬嗬,想當皇帝都想瘋了,命令兄弟們打開缺口,以城門和吊橋為目標槍炮齊發,有膽敢反抗的格殺勿論!”

田慶庚喚回曹洪心,隊伍很快散開一個缺口,二十多門榆木炮同時開火,緊接著一排排槍彈掃向正麵的人群,不到一袋煙工夫,堵在城門口和吊橋附近的烏合之眾已經見不到一位能夠站立的人,全都獸聚鳥散,眾將士連戰場都沒打掃,隊伍分成三個梯隊依次駛入李棠莊驛。

縣城小,還沒有高塘鎮大,二營很快就找到那位左丞相所說的劉德主的“行宮”,一座大戶人家的四合院。

進入院內,就見廂房的牆壁上全都掛著紅漆木板,上麵分別寫著“戶部”、“禮部”、“兵部”等六部衙門,在緊靠正門一間廂房門臉旁,竟然還掛著一塊“軍機處”的招牌,地上到處都是丟棄的衣物和紙張,一片狼藉。

章馨海揀起一張告示,一目十行看過笑道:“嗬嗬,這位大漢德主還挺有文采,把一張蠱惑人心的告示說成為鄉民免去賦稅共享太平的倡議書,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虧得遇到咱們,若是碰見清妖今晚非得血流成河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