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有為飲了幾杯酒,竟沉沉地睡去了,不知是醉了還是累了。眾人對視一眼,李涵薇起身扶了夫君進屋。六兄弟把那剩餘飯菜倒於念恩,把那桌椅之類的又都還了回去,便都在院中就地打坐不提。李涵薇守在夫君身旁,一夜未眠。
又是一夢:
俗世如塵,走馬觀花一般地閃過。他似乎置身在當中,靜靜地看著四周湧過的畫麵中的種種。有種渴望在潛意識裏萌發,很安寧的樣子。繼而畫麵一轉,成了那兒時之景。玩伴,歡笑,哭泣,大人們地喝罵……又揪痛了他的心,睡夢中,竟流下了淚。李涵薇一怔,輕輕地幫他擦拭了。
童年的故鄉,是我最真的地方。鄭有為夢中恍惚地意識到,不禁那感傷又重了幾分,一時不能自拔。
俗世有何?虛欲惡妄。人生何最真?情義!這大概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清晨醒來的鄭有為,看眼一旁的李涵薇笑了笑,臨下地時,他腦海蹦出五個字:人生情義重!心神一恍惚,竟覺得溫暖了些。
此間無話,六兄弟逗留數日,待鄭有為傷勢好盡,便都離去。獨剩李涵薇死活不願走,便隨著夫君過起了平民生活。
因家裏又添了一人一獸,特別是赤蛟胃口又是極大,偏偏那些收獲又不夠生活,鄭有為趁著寒冬未到又開始了經商,一日沒個閑。李涵薇便在家裏做飯,收拾些亂七八糟的事物。兩獸比兒子都精貴,一天到晚除了搗蛋就是搗蛋,別指望他們能做些什麼。
日子過得很平淡,夫妻倆不時因為些小事鬥鬥嘴。李涵薇要是不講理,鄭有為還真奈何不了。閑言少述,因鄭有為不是經商的料,所以賺來的錢剛夠生活。但好歹也將就了一年。
又是中秋團圓日,六兄弟齊來。鬧騰至半夜,因鄭有為醉倒,便都安歇了。
再夢:
地府之景,重現眼前。鄭有為驚了一下,後又靜靜地“觀看”起來。畫麵總是閃得很快。有那上次未見過的場景,很多魂魄對著那剛來的魂魄不停施禮,便有那隱約的“恩感”之力加持到了被施禮的魂魄身上,後又各自離去。也有那沒了三魂七魄隻剩靈識歸來的,或被魂魄們包裹著到了“第一層地獄”分食,或被“恩感”後,獨往輪回。也有那分食完其他魂魄而未徹底了結因緣的,又被夜叉叉著從另一條塵路趕出第一層地獄,直接被趕到了黃泉對岸。也有剛被“恩感”過的,又被其他魂魄糾纏著往第一層地獄分食了的。
什麼樣的都有。總之,因緣不能得到終果,便不能入輪回!畫麵又轉向那六道輪回,六座光門同時顯現,鄭有為似被分成了六個同入輪回。瞬間到了另一個世間。
一個剛睜眼,腿一軟,爬在了冰涼的地上,頭頂傳來牛哞聲,周圍是有些喜悅的人們地聲音,意識不太靈活。一個落在種子內部,有了一點意識,很快破土而出,發芽了,對世間的感知仍舊隻是本能的,比那渾噩強些。一個在玉石中有了意識,繼而意識變得很強烈,此後竟能吞吐天地元氣,後而化成了天地之靈。一個是化成了一點石,微弱的意識在慢慢消失,周圍的“同伴”已經感不到還有什麼意識殘留了。一個是化成了一點看不到的氣,飄上天空,“隨波逐流”著,意識也在漸漸消無,有一時被人吸到了體內,再呼出時,意識基本消無。一個是化成了混沌,沒有意識的去滋潤著萬物。
那牛犢子不到一歲因腸胃消化不了飼料夭折了;長成翠綠的草因逢久旱慢慢隨著同伴枯死了去;那玉石還未修有所成便被人煉做了法寶;那石陷入了沉睡中,頑強的他竟還存在著,當一朝醒來時,發現自己的竟因風化而慢慢解體;那氣的意識竟也昏昏沉沉存在著,忽一時被一修者吸入體內煉化為了元力;那化為混沌的,進入了一株植物的體內,成了植物生長的養分,這也算一種輪回。他們死了又都入了輪回。
原來轉世的不是魂魄,而是靈識。靈識不消散,則依有轉世之機;靈識消散,一切消散。魂魄乃後天而就,掌智慧,勇氣,仁義……魂魄全,則仁義禮智信者皆全。反之如獸,或猛而智等不足,或無勇無智等;人亦有之。
恍惚過了六種生世,心中竟有種滄桑之感。畫麵再轉:
一部石書,上無字跡,有萬千氣息流轉,同那恒無之門一般。石書翻開一頁,上書“混沌卷”三字。下是混沌色字體,書寫道聖事跡。光芒萬丈,鄭有為竟不能看清一個字。一連九頁竟都是混沌色。再後便是混沌色字跡的佛聖,也是九頁;再後是混沌色字跡的魔聖,同為九頁。後而是紫、金、墨三色同體的盤古氏,也為九頁。後而是三法祖的記載,按大小師兄之序排列,分為紫、金、墨,也足有九頁。而後便是三係二代弟子的記載,各有九頁。倒不如之前記載的密密麻麻之景。後而石質書頁竟翻得無比奇快,諸多石頁字跡一閃而逝。
鄭有為的意識突然蹦出“道德”二字,若有所悟,睜眼一看,已是次日天明了。眾人又歡聚鬧騰了五六日,六兄弟便匆匆離去。鄭有為也覺得該起身了,“拖家帶口”地離開了這呆了兩年的地方。遊曆許久,在一處連綿群山定居下來。
也算是從漂泊到淡泊了吧!
結個茅屋,飲山澗,食野味;開辟荒地,春秋忙,冬夏閑。看萬卷書中傳真義,品淡飯粗茶苦後甘。悟山水自然造化法,享人世情義真心在。四季流轉,忙裏偷閑清幽自在。枯榮無常,生死何期當自珍惜。
轉眼又是中秋到。六兄弟因不能得知二人所在,是以未曾尋來。便隻有這一家子“四口”清靜地過這中秋了。除了比平時多些歡樂,也無太多表述之處,至夜半,都已睡去。又是一夢:
混沌至深之處,一座牌樓聳立。正是那恒無之門,也隻有他,不過牌樓右下柱有幅同色上聯:天地九變,是非真假多虛幻。左邊並無。隻這一副畫麵,似恒久不變,變化的也隻是牌樓上的萬千流轉著的氣息。直到天明,自然醒來。
“想什麼呢?”李涵薇看著夫君問。
“想到一副殘缺的桃符。”鄭有為伸個懶腰,道。
“什麼?”李涵薇透露出幾許慵懶之態。
“天地九變,是非真假多虛幻。”鄭有為側身,摟著妻子含笑道。
李涵薇聞言思忖起來,口中念道:“天地人為三才,此應以‘人’為對;天地廣無邊,比其大者,當為‘心’,所以‘天地’該對‘人心’。九乃數之極,‘一’為始,‘九變’當對‘一顆’;所以說‘天地九變’當對‘人心一顆’”李涵薇一笑,看眼夫君,又道:“‘是非真假多虛幻’,莫不如對個‘愛恨情仇終有時’,怎麼樣?”
鄭有為含笑道:“不錯,不錯!不過依舊不能盡顯其意。”李涵薇故作生氣,咬牙切齒道:“哦?那你說說。”
鄭有為一笑,道:“人心雖大,但也有心累之時,莫如‘人生’二字詮釋得當,自而那‘一顆’也當改為‘一世’;‘愛恨情仇’若放在‘人生’當中,也顯小氣,我給他換成‘苦辣酸甜’,後三字便直接添為‘莫放棄’!”
“莫放棄?倒不如用‘莫輕言’的好。”李涵薇細品一下,道。
“各有玄妙,但‘放棄’二字,更顯人生妙理。當為:天地九變,是非真假多虛幻。人生一世,苦辣酸甜莫放棄。”鄭有為笑道,恍惚間看到那恒無之門一震,左邊的空白也浮現出字跡來。
“人有三世,即:前世,今世,來世;你這‘一世’也不能盡詮釋得當吧?!”李涵薇調笑道。
鄭有為一笑,目光一時有些深邃,歎道:“前世若得自在,何會有今世?來世若是美好,何不現在了結了今世?再者說,誰能道清我們現在是‘前世’還是‘今世’,亦或是所謂的‘來世’?”
李涵薇一怔,隨後回過神來,道:“那橫批是?”
“真我恒無,無是我為。”鄭有為笑道。
“什麼嘛,韻律一點都不對!你又在這裏胡謅,拿我尋開心,不理你了!”李涵薇說著起身穿了衣服,下地做起了營生。鄭有為一笑,翻身看向屋頂,恍惚間看到那恒無之門上匾額再顯出六個字。
恒無之門下打坐的三聖自在震驚,他們參悟多少混沌歲月都不曾解析的玄妙,竟被一個凡人隨口說了出來!一時竟在心中生出了恐懼之感,但又瞬間清除,轉身看向了那副桃符。鄭有為的夢,他們並不能感知,雖在關注,但一時也得不出些什麼。那“天地九變,是非真假多虛幻”是他們參悟出的,便也借此突破到了聖境二階;而今看了下句與那新增的橫批,瞬間大悟,皆突破到了聖境三階。此間無話。
鄭有為陷入了頓悟之中,過往種種皆在心中流過。心性愈加無欲無求,淡泊起來。有人說,這是心境地轉變與凝練。我說,這是心思上地升華與博大,就像能在天上飛,絕不會再到地上跑。心思,心無欲了,思想就會提高;思想提高了,心就會慢慢變得無欲。他卻是屬於中間那種,心思都在一起轉變升華。因為荒山野嶺遠離塵世,他心中少了許多“欲”;因為夢中見識了更高更廣的存在,他的思想不再逗留在凡塵的得與失。這不是一時虛浮的心境,因為他有多年的苦難磨練。所謂“悟”,大概就是:想到,說到,做到。
何所求?何所厭?無是我為,真我恒無。
山野中,又是匆匆一年。時有修者路過這裏,卻不曾停;也不乏打獵采藥的平民,進來討口水喝。鄭有為不拘誰來,皆以禮相待,其心真誠坦然。既不如見親友來訪的親切熱情,又非仇人尋來的提防算計。如那枯林觀葉落,春暖看花開。當不再隨那悲喜時,或是麻木,或是頓悟。
又是一夢:
夢中隻有混沌,茫茫無邊際,亦不知終始,渾噩一片。就如同那次夢到六道輪回之時,渾渾噩噩不知終始期。之前所有的感悟都在鄭有為意識中流過,現在竟又悟深幾分玄妙。時間過得快慢,他不知道。漫無邊際的混沌中,他在頓悟著。
清晨醒來的李涵薇,摟著夫君,忽覺不對。有一時,她竟然感覺不到夫君地呼吸!大驚之下一查看,夫君的脈搏都似停下了跳動!李涵薇嚇哭了嬌顏,忙傳信玉靈四傑。一日後,六兄弟先後到來。李青戈手搭在鄭有為手腕,鎖眉查探了一會兒,體內精元力一動,剛到手腕,竟被鄭有為身上綻放出的一道混沌之光擋住了。眾人心中一個驚懼,後而撤後數步觀看。那混沌之光又漸漸轉回鄭有為體內。
“呼吸雖微弱不可察之,卻悠長如黃河之水,想來是陷入了頓悟之中。”李青戈鎖著眉頭,思忖道。看樣子,他也不敢確定。
“睡著也能頓悟?”屈傲天鎖眉,看著幾兄弟,道。眾人未語,氣氛愈發嚴肅,但又無奈。除了把把脈象,他們不能再對鄭有為做些什麼。無奈,隻能等著,不曾想,一等就是一年。期間幾位玉靈王也曾來過,一時也無定論,隻道,陷入了深層次地頓悟當中,便都走了。六兄弟因有事在身,隻能不時前來探望一下。陪伴鄭有為的,隻有李涵薇與兩獸了。兩獸也少了歡樂,每日靜靜地爬在屋外守候。
且說鄭有為,諸多感悟在意識中越來越深,閃過的還有過往種種的記憶。像是人生路最後的回顧;但他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感悟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深。忽有一時,心中大悟,所有感悟都能相連貫了,融會貫通,不再是對立之態。好似一個原點,折射出的萬千玄妙。那個原點,便是:無,無生有,有歸無。真者,無虛也!我者,獨此也!
意識之中忽點燃清明,化去了渾噩。亦為,混沌之中,開辟了清淨地,徹悟地,自在地……
鄭有為忽坐起,閉目結印,開口道:
我說:修身,修性,修心,掌力,掌法,掌德;此謂修行。
我說:
心存天地容萬物,思納宇宙創造化。
寧心靜思修己身,三千大道尊真我。
破開渾噩燃清明,無是我為大自在。
道德明心上下分,萬物同在是大有。
我說:明我心,齊我形,斷我情,舍我欲,我為王,我為霸,我為帝,我為皇,我為聖。
固外,通血,練肌,養精,定內,壯筋,凝骨,育神,成勢。
道,德,情,義,仁,知,守,我,真。
在鄭有為身邊守候的諸人皆一驚,隨後一喜,繼而再大驚!
正是:
人生坎坷路崎嶇,悟知恒無是真我。
虛妄終究煙雲散,唯得是真方為真。
畢竟怎樣;且聽下回心語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