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宇宙造化,盤古開天辟地創世紀;萬物自然,女媧捏土造人啟靈智
話說中秋月圓之夜,鄭有為躲在山裏傷懷,不覺竟沉沉睡去,做起了夢。很奇特的夢:
茫茫上下左右前後六合之方,盡是混沌。鄭有為不知置身何處,他也見不到自己的形體,隻是有些做夢地感覺而已。不知多久,這裏出現了一道人影,提著混沌色的紋絡石斧,穿著混沌凝成的粗大衣衫。眉如山嶺,目似烈日,身高九丈,沉穩厚重;呼吸間,混沌之氣滾滾出入。似迷霧中奔行而過開拓道路的巨人,在身後留下長長的“通道”。如同想到了什麼,緩緩停了下來。
盤古!鄭有為恍惚地知道。
盤古氏看著四周良久,忽施法去分開那無處不在的混沌。但如迷霧般,分開這裏便有他處的湧來,無止無盡。複又使石斧去劈,也如抽刀斷水般不能盡意。便此又停下,不知琢磨什麼。良久,口中吐出四字:“宇宙造化。”又凝眉思索片刻,忽雙手施法毀了石斧,又於口中吐出一道精氣,兩者交融,化作一團“石,氣”混合之存在。盤古氏厚重的雙手打出道道自身本源之力,融入兩掌間飄浮慢轉的“石,氣”之中。圓球形的“石,氣”越來越大,撐開混沌,瞬間徑長有百丈,將自身也包裹進去。繼而千丈,萬丈,萬萬丈……
盤古氏一喜,漸漸地停下施法。隻見那已不知幾何大的圓球竟開始變小,似頂不住混沌地壓迫。盤古氏一急,忙又施法去穩定。這一施法,便是一個元會匆匆而過。而這圓球徑長卻隻有百丈,盤古氏施法一停,便又要縮小。當中“石難凝,氣不穩”,亦不能如盤古氏般呼吸混沌之氣。
“混沌無極不知始也,茫茫迷我心神誌,時背三師之教誨也。卻觀‘恒無’之前無有片片,是為清淨地,乃三師之德所育也;又有‘三界’之在,於混沌之中蘊‘清無’,乃三師之法所辟也。吾有感懷,無敢比及,亦無忘三師之教誨也。今渾噩無物,亦無上下所分,亦無四方之定,亦無大道廣傳;恩感三師,以吾德,以吾力,真心敬之。時聞三師道言‘混沌枯寂,無有始終,亦無所謂生,亦無所謂死’,我思若何,今知——宇宙造化!”盤古氏心下想到,複又環顧回百丈的圓球,收了法力。原來這圓球乃是效仿三聖的三個小世界居所而演變的。
圓球快速縮小,很快不及十丈。便這時,盤古氏忽使雙手托住,圓球止了縮勢,盤古氏身上紫,金,黑三色同現,身體竟慢慢長高起來。就這樣,盤古氏一麵施法力往大撐圓球,一麵又呼吸混沌之氣補充消耗。其每十二次呼吸為自身法力運轉一周天,每一周天自身便長高一丈,每長三百六十五丈便要停十二次呼吸的時間休息。
混沌依舊,圓球漲停。隻知這已是盤古氏第十二萬九千六百次停下休息了,十二次呼吸過後,盤古氏發現無論如何也不能再使這圓球漲一分了。心下想到,此大概便是三師所說的“定數”了。也不強求,依舊托舉著,口中念道:
“如是我聞:法有三者,皆為我師;力有三者,我之所學。混沌之中,通演玄妙;恒無之下,大德流傳。混沌無物,無存種種;上下無分,四方未定。德不能廣以傳,法不能廣以授,力不能廣以教。法,隻我一者之法,力,隻我一者之力,德,隻我一者之德;不能恒久,謂之無用。
“我誌:清消混沌,廣流淨土;化盡渾噩,永燃清明。
“我願:以我之力,劃分上下。以我之法,分定四方。以我之身,化生造化。以我之德,通慣往來。我曰:宇宙造化。我曰:上者為天,下者為地。天有天力,地有地力,我有我力;天有天法,地有地法,我有我法;天有天德,地有地德,我有我德。
“唯恩感我師,點燃清明,消我渾噩。”
其音滾滾,震蕩的圓球外的混沌都是翻滾不休。圓球內部清晰一片,除了一尊不知多麼高大偉岸的巨人,便隻有那最頂部大量的“氣”與最底部大量的“石”了。但依舊是石難凝,氣不穩。
盤古氏的身體在慢慢地隨著呼吸解體,圓球外的混沌滾滾而入。心胸往上以至頭顱,化成了九重天,托舉著三師,以示自己由心地恩感。腰腹往下,化作了九幽;腰腹,化作了而今的人間界。這‘三界’之數,又是效仿三聖之三界。
開天辟地,原來是分清上下。鄭有為夢中恍惚的意識到。那“我力,我法,我德”想來是指“人”之意思。
上下分,而四方定。盤古氏的身形漸“消失”,而那“石,氣”已然凝聚了三分。已不知幾何大的圓球不再縮小,竟自行呼吸著外麵的混沌之氣,分化兩種,一往上一往下。這裏已漸有“力”,又不知過了幾個十二萬九千六百次停下休息的那麼長時間,待盤古氏身形完全消失之刻,那“石,氣”已凝聚了九分。便此時,圓球一震,竟破碎了!混沌之氣狂暴地湧來,充斥在“石,氣”之中,竟漸漸地融入到當中。“石”開始往下降,“氣”往上升;又是那麼長的時間,“上下”一震,那“石,氣”已完全凝成了十分。此是“力”成。
又不知過了幾個那麼久,“上下”一震,混沌之氣竟不能再湧入,依舊變成了被呼吸。此是“法”成,亦是天地成,準確說是天地徹底分開,有了“界限”。也意味著盤古氏的“上,中,下”徹底分開而定型,再無生還之可能。九天之上的恒無之門突然激下一道光,一本石書便出現在了九幽,不久後六道輪回生成。天地依舊在緩慢地呼吸著混沌之氣變大,在天地之盡頭便可見那茫茫的混沌。便是後人所言:“天地尚有殘缺,何況人乎?”
畫麵到此結束。灰暗的感知裏,先出現十三個大字:宇宙造化,盤古開天辟地創世紀。後而又是“一變·混沌開”五個大字。
意識在恍惚,鄭有為卻不能醒轉。
夢依舊,卻是另一個場景了。
茫茫天地,唯有“石,氣”,也未有太大變化。又是那麼久,後世曰之“十二萬九千六百歲月”;天地一震,於六合中孕育出三十六位生靈。這三十六位生靈各有不同,卻皆脫俗無塵氣,各有不凡之法力。用而今境界劃分,皆屬天境。皆是混沌為衣。三十六位生靈立時感應仰望,飛上九天,分皈三聖門下。
天地由此而變。又不知幾個十二萬九千六百個歲月後。“氣”聚成風、雲,聚成雨,雨複又聚成水;“石”凝成土,凝成砂,土、砂複又隆成山。水漸多、漸廣;山漸多、漸高。氣中始有雷霆作,風雲起,雨相隨。三界初凝日月星,陰陽分,晝夜輪。繼而萬物相繼生,卻“仙凡”有別。那“仙”者卻是“清氣”所聚,那“凡”者正是“濁氣”所凝。一者清明,一者懵懂。
原來之前天地之法,力,德皆在孕育三十六位生靈。天地養育平衡萬物,是為“道德”;是以,萬物成時,道德已有。盤古氏宏願已成三分。
畫麵一轉,竟不知是跨過了多少個歲月。
一位穿淡紅羅裙,上繡萬花圖的女子。美麗得不可形容,而又讓人生不出一絲褻瀆之意,但凡見了,莫不是由心的敬仰。端莊,典雅,大氣……可謂是集世間所有存在的“正,大”之氣質於一身!
女媧!鄭有為又是一震,竟不知這是不是在做夢了,不然為何有這般真實地想法感受?
女媧氏修煉之畢,時觀三界之景,因見荒涼的“中界”充滿了血鬥,一片的野蠻蒙昧,更不比另兩界之景。時而久之,便心生不忍,欲改之。但經無數次嚐試後,便隻能暫歇了這個念頭,又回洞府打坐悟道。再過十二萬九千六百歲,一日神遊物外之時,忽感盤古氏化生天地之殘景及所發宏願,心中大為悸動,自此又遍走世間,一一攝取那萬物的靈精之氣。當中又以“天地之精”為主;“萬物精氣”當中自又是“強者自強,弱者自弱”。也就是說,“精氣”越強的,越能更容易地體現。
這靈精之氣也就是本源;脫離混沌後,成就的自我本源,非混沌之本源。世間萬物,究竟幾何?難以數計。那萬物的本源盡被女媧氏攝來一點,聚於一起,經十二萬九千六百歲月方才徹底凝在一起,又把其分成十二萬九千六百個與自己相同樣子的生靈,陰陽各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