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蒹葭入隋(2 / 2)

牛弘跟宇文述正淡然相對,突然蕭蒹葭跟宇文化及起了爭執,兩個小人兒臉紅紅地跑了過來。

宇文化及跑到宇文述麵前,氣憤地說:“爹爹,蒹葭妹妹說我懂得少,是因為我們老是打仗,所以書都打沒了。她胡說,打仗是殺人,又不是丟書。”

蕭蒹葭拉著牛弘的袖子:“牛叔叔,打仗雖然是殺人,但是到處打仗,印書的人也不印了,原來印的書,在流離中也會遺失。自然是因為打仗所以把書打沒的。牛叔叔,你說對吧。”說完,一臉希翼地望著牛弘。

牛弘一愣,與宇文述對視一眼,歎道:“公主,你小小年級,居然能夠想到這一層,小臣佩服。”

宇文述點頭道:“裏仁,典籍丟失實在太嚴重了,北周藏書隻有萬餘卷。長此下去,我們將會是曆史的罪人。”

牛弘亦點頭:“典籍散逸,國之無本啊。沒有這個治國之本,平定了天下,也仍然是亂局。”

兩個小孩子畢竟年小。

牛弘跟宇文述還在討論典籍丟失的問題,他們已經手牽著手,去采花編花環了。

再次出發的時候,蕭蒹葭頭戴新編花環,巧笑嫣然,宛若王母娘娘座下的玉女下凡。看得宇文化及眼都直了。

而牛弘,則不顧車駕顛簸,起草著關於搜集典籍的奏折。

納妃大禮,自然是盛大非凡的。可惜的是,幾位當事人,都心不在此、意不在此。

大隋的帝後,看著美麗可愛的小蒹葭,宛如看著一個精致的護身驅鬼符籙。

新郎倌看著美麗可愛的小蒹葭,宛如看著金光燦燦的皇帝寶座。

而年幼的小蒹葭,看著眾人卻是一臉的陌生,滿心的不解與驚懼。她不知道前麵等待著她的,會是什麼。

華麗的衣飾,暄天的熱鬧,掩蓋不了典禮背後一筆筆算計和陰謀。

這位曆史上最小的王妃坐在輦車內,緊緊抓住張氏的手。

小蒹葭抬起頭,怯生生地問張氏:“舅母,化及哥哥說的是真的嗎?以後他再也不能陪我玩了,是真的嗎?我真的要到皇宮裏去,再也見不到化及哥哥了嗎?”

張氏急忙止住小蒹葭的話語:“公主,小聲些。以後你就是晉王妃了,不能老提宇文公子。”

小蒹葭滿臉疑惑地問:“為什麼呢?化及哥哥昨天給我抓的蝴蝶我忘帶了,他們會不會幫我喂啊?小蝴蝶會不會餓死啊?”

小蒹葭實在太小,什麼都不懂。張氏無法回答小蒹葭的第一個問題,於是答道:“小蝴蝶早上我放飛了。”

小蒹葭一聽,差點兒哭出來:“我的漂亮小蝴蝶。”

張氏安慰小蒹葭:“公主乖,不哭。以後晉王會抓更多更漂亮的小蝴蝶給你的。”

小蒹葭一聽,馬上就開心了起來:“一定要比化及哥哥抓的那隻更漂亮哦。”

張氏答:“肯定會的。”

張氏雖然嘴上哄著小蒹葭,但是她的心底,比小蒹葭更加的忐忑不安。

在張家台尚不明白為什麼四公主突然出嫁。到了江陵,聽說了這場聯姻的兩個變故:第一次,求公主為晉王妃,但是要開皇元年所生童男童女當陪嫁來做祭祀用;第二次,沒公主,皇室之郡主也成,但陪嫁不變。

再聯想到袁先生對小蒹葭那八個字的評語“母儀天下,命犯桃花”。張氏的心,從江陵城出來就一直懸在半空之中,著實無法安心:這茫茫的前路,到底等待著小蒹葭的,是苦還是樂啊?

納妃禮後第二天,牛弘的一封奏折,開啟了一件真正值得慶賀的千古盛事。

這封奏折,便是牛弘在小蒹葭提醒之下,考慮了一路的那件大事:典籍散逸,國將無本!

這紙奏折,為開皇年間隋朝的強盛,開辟了一條光輝之路。這條路,在不遠之後,為中華迎來了真正百家齊鳴,盛世太平的大唐盛世。

《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七十五,陳紀九:詔購求遺書於天下,每獻書一卷,賚縑一匹。

牛弘,因為主持典籍的搜購一事,開皇三年三月官拜禮部尚書。

近水樓台先得月。隨著典籍收集的越來越多,牛弘的學識也越來越淵博,成為隋朝最有才有名的學士之一,甚至一時之間,超過了李子旦的風頭。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