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興新都(1 / 2)

開皇三年二月,早朝開始的時候,大興宮外還是一片漆黑。

朝上,首先計議的,是各軍戰況及各國動向;其次,是國內國外各地民風民心和備耕備種的情況;再次,是各地訴訟量與類別、多、寡;又次,是文武百官得失舉止;最後是其他事項。

待到高穎奏事的時候,已是最後一個議程,而天色,已大亮了。

這一天,豔陽高照。天空上一輪紅日迸射出萬丈光芒,使得春寒料峭的二月天,也有了些許回暖之意。

高穎,是新都大興城的建造總監。

隻聽他出班奏道:“啟奏陛下、皇後娘娘:新都現已基本成型。外郭城開門十二座,南麵正中為明德門,開五門道,其餘十一門為三門道。宮城位於郭城北部正中,南麵正中開廣陽門,東西為延喜門和堉福門,北麵為玄武門。宮城分三部份,正中為大興宮;東側為東宮;西側為掖庭宮。皇城在宮城以南,南麵三門,中為朱雀門,兩側安上門和含光門。皇城向南經朱雀大街與外郭城相通,向北與宮城相對……”

正奏著,天色突然間暗了下來,宮外隱隱傳來鼓噪之聲。

楊堅頗為不悅:“何人在外鼓噪!”

大興宮執事太監張明德忙上前奏道:“啟奏陛下,日食了。”

張明德年約四旬,素來穩重。在這突發的異常天象麵前,他也禁不住略有失色了。

楊堅目視欽天監章澹,章澹嚇得全身發抖,勉強出奏:“臣等夜觀天象,未見天示異象。”

楊堅怒道:“你既然無法體會天意,示警於朕,枉為欽天監。”

章澹戰戰兢兢地道:“日食乃天示儆尤,望陛下順天意以消災。陛下,現在正是春耕之時,為建大興新都,征召民夫……”

話未說完,獨孤皇後突然大笑起來,打斷了章澹之語。

獨狐皇後笑道:“好一個章澹,不思自己失職,反責陛下不順天意。”言罷,臉色肅然,斥道:“章澹受陛下信任,任欽天監代君體析天意。然上失天心,下失帝望,由是天象示警。”說著,轉頭看了楊堅一眼。

楊堅會意地道:“斬罪臣章澹,以其頭祭天,以息天怒。”

這“二聖”不知道是該誇其聰明,還是該責其狠毒。

輕輕兩句話,便將天象示警的對象,推到了章澹身上。

須臾間,大殿前安置妥當祭天所需桌案及祭品。章澹之頭,放於祭品正中。

楊堅與獨孤皇後領著眾臣,跪於案前,祈求著上天。

祈天文由李子旦起草。李子旦,是有名的學業之家李家長兄。子旦素有捷才,故隋帝任命其為學士,專職代擬奏章等事。遍視神州,這個年代也隻有他,才能如此出色的才華,在極短的時間內,寫出一篇文詞並茂的祈天文。

李子旦是晉末涼武昭王的後人,李家在隋唐時間,一直是有名的學業大家。

李子旦此人,也許後來的人不熟悉,但是他的子孫裏,曾經出了一個驚世之才,這個人就是:詩仙——李白。

從小,李白的父母就講述李子旦揮毫可得千言的捷才,為自己家裏的祖先有如此才華而自豪。李子旦的故事,辯策了李白刻苦學業,為中華民族能夠擁有一位驚世之才有不可磨滅的功勞。

早上太陽太烈,天氣回暖,突然日食,急寒之下,氣流回旋。

祈天文念到一半的時候,突然起了一陣陰風。

二聖與百官正在摯城地禱告著,陰風起處,不由得人人寒毛直豎。

陰風刮到案前,章澹雙目緊閉的人頭,突然張開來,目視楊堅,陰惻惻地說道:“來了來了,又來了。”

這聲音,一如周明帝子宋公實的語氣聲調。

如果不是獨孤皇後扶持著,楊堅差一點跌了一個跟頭,在眾臣麵前失禮了。

正惶恐間,一個侍衛勿勿趕到,在張明德耳旁低語幾句。

張明德聽罷,忙跪行至二聖前,低聲道:“突厥打著為周室複仇的旗號,再次進犯大隋邊境。”

聽到此言,章澹的人頭“嘿嘿”笑了兩聲,緊閉雙目,再也沒了動靜。雙目中,緩緩地流下了兩行血淚。

新任的欽天監章頡是章澹之弟,見此異象,麵色如土。祈天文也念得結結巴巴。

楊堅瞪了章頡一眼,章頡偷窺聖容,更加惶恐。

獨孤皇後麵帶微笑,鎮定地給了章頡一個鼓勵的目光。

章頡勉強定下心來,將祈天文勉力念了下去。

好不容易,祈天大典結束了。

天從人願。大典結束不久,太陽重現天空。

日食之後,眾官心下慌亂。回想起剛才章澹妖異的目光,人人噤若寒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