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公元年

春王正月①。三月,公及邾儀父②盟③於蔑④。夏五月,鄭伯⑤克段⑥於鄢⑦。秋七月,天王⑧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⑨。九月,及宋人盟於宿⑩。冬十有二月,祭伯⑪來。公子益師⑫卒。

注釋

①王正月:周王朝曆法的正月。王,周天子。②邾儀父:邾國國君。③盟:會盟,訂約。此處用作動詞。④蔑(miè):魯國地名,即姑蔑,在今山東境內。⑤鄭伯:即鄭武公,鄭國國君,名掘突,武公是死後的諡號。⑥段:即共叔段,武公次子,名段。⑦鄢(yān):地名,在今河南境內。⑧天王:這裏是指周平王。⑨賵(fèng):古時送給喪家用於喪事的財物。⑩宿:國名,在今山東境內。⑪祭伯:人名,周王朝卿士。⑫公子益師:字仲父,魯孝公之子。

譯讀

隱公元年春季,周曆正月。《春秋》沒有記載隱公即位一事,因為他隻是攝政。三月,隱公與邾儀父在蔑地結盟。邾儀父就是邾子克。因為邾子尚未正式受周王室冊封,所以《春秋》未記載他的爵位。稱其為“儀父”,表示尊重。隱公因為攝政而想和邾國結好,因此兩國在蔑地舉行了盟會。

夏季五月,鄭武公在鄢地擊敗了共叔段。當初,鄭武公從申國娶一妻子,名叫武薑。武薑生了莊公和共叔段。生莊公時出現了難產,薑氏受到驚嚇,就給莊公取名叫“寤生”,並因此而討厭他。薑氏寵愛共叔段,想立他為太子。多次請求武公,武公沒答應。

莊公即位後,薑氏請求把京城封給共叔段。莊公同意了,就讓共叔段住在那裏,稱之為京城太叔。不久,太叔命令西部和北部邊境二邑同時也聽命於自己。

公子呂對莊公說:“一國不容二君,國君打算怎麼辦?如果想把君位讓給太叔,就讓我前去侍奉他。如果不想給他,就請您把他除掉。以免百姓生有二心。”

莊公說:“不必如此,他將咎由自取。”

太叔後來又整治城池聚集百姓和軍隊,儲備糧草,製造鎧甲和兵器,準備步兵和戰車,打算偷襲鄭國都城。薑氏將作為內應為共叔段打開城門。

莊公聽說太叔起兵的日期後說:“可以動手了。”

於是莊公命令公子呂率領二百輛戰車攻打京城。京城的人都背叛了太叔。太叔隻好逃到鄢地,莊公又領兵攻打鄢地。五月二十三日,太叔又逃到共國。

於是莊公就把薑氏安置在城穎,而且當麵發誓說:“如果不到黃泉,決不與你相見。”可是不久以後又後悔自己所說的話。

《春秋》中對此事記載為:“鄭伯克段於鄢。”太叔不講孝悌,所以不稱他為莊公之弟;兄弟相爭,如同兩國國君交戰一樣勢不兩立,所以稱“克”;稱莊公為“鄭伯”,譏諷他對弟弟有失教誨;這表明莊公早有了殺弟之心。所以不寫太叔“出奔”,是表示責難莊公。

秋季,七月,周平王派遣宰咺來贈送魯惠公和仲子的吊喪禮品。九月,魯國在宿地和宋國結盟,於是兩國開始交好。十二月,祭伯來到魯國。公子益師去世,但是由於隱公沒有前去參加小斂,因此這裏沒有記載眾父去世的具體日期。

恭敬地送別落日,辨別測定太陽西落的時刻。晝夜長短相等,北方玄武七宿中的虛星黃昏時出現在天的正南方,依據這些確定仲秋時節。

堯還命令和叔住在北方的幽都,觀察太陽向北運行的情況。根據白天時間最短,黃昏時昴星出現在南方,來確定仲冬時節。

堯帝說:“唉!你們羲氏與和氏,一周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增加閏月的辦法來確定春夏秋冬四時,這就成為一年。以此規定各種事情就都會興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