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小說,特別是作為一部沒有史料記載和生平事跡的長篇傳奇小說,在創作過程中,作品巧妙地對民間廣泛流傳的阿凡提的故事、徐文長的故事、孫二磕巴的故事、宋士操的故事、薑廷普的故事、安德寵的故事、高吉的故事、包公的故事、智女醜兒的故事等中有價值的智慧故事進行了有機地“嫁接”,使其在少年諸葛亮身上融彙貫通,渾然一體,從而塑造了一個全新的中華民族智慧少年的典型形象。因此,《少年諸葛亮》是個“混血兒”,身上含有多種“基因”和“生長素”,可以說是一部少年智慧故事之集大成。作品的創作和問世,不僅對於開發青少年兒童的智慧,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青少年兒童樹立一個有血有肉、可敬可學的智慧形象大有意義,而且對於傳統文化和民間文學的挖掘、吸收和創新,也是極有價值的。

鑒於此,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切莫凡事都要與曆史“對號入坐”,更不要考究事件是否具有曆史的真實性。可以坦誠地相告:作品中除了諸葛亮、諸葛圭、諸葛玄、水鏡、司馬懿、周倉、徐庶、黃承彥等幾個人物的名字是真實的外,其餘人物,諸如王詩文、古經文、屈九曲、諸葛芳、朱二虎、李雲龍、汪富海、司馬良等,都是虛構的;作品中所有的事件和情節,也都是虛構的,沒有一件是真的。作品的創作和問世,旨在塑造一個中華民族少年智慧人物的化身——諸葛亮的形象,為今天的青少年兒童樹立一個可供學習、借鑒的榜樣,啟發和引導青少年兒童的正確成長,促進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同時,對於中華民族智慧人物化身——諸葛亮藝術形象的進一步豐滿和完美,也是有益的嚐試和探討,從某種意義上講,更是一個大膽的補白。如此說來,曆史的真實與否,就在其次了。我們相信,廣大觀眾和讀者,不會因為書中的事件和人物大都是虛構的,而對作品本身加以指責。

史籍對於少年諸葛亮的生平事跡幾乎沒有記載。因此,《少年諸葛亮》是一部長篇傳奇小說。作品中諸葛亮的形象是一個“混血兒”,身上含有多種“基因”和“成長素”。我們的本意,就是要在“嫁接”、“引進”、“改造”民間一些智慧人物故事的基礎上,塑造一個全新的、可供青少年學習借鑒的中華民族智慧少年的典型形象。至於是否完美,是否恰當,是否達意,隻有讓讀者評說了。因此,本書在創作過程中,參考甚至采用了許多已有的素材和成果,主要是吳繼金主編的《中國神童智謀故事》(海豚出版社1994年版)、《十萬個鬥智故事》一至五輯(江蘇少兒出版社1994年至1996年版)、鍾敬文主編的《〈三國演義〉的傳說》(海南出版公司1992年版)等中有關有價值的資料。由於所參考采用的素材繁多博雜,非常零散,而在創作中又都進行了“嫁接”、“改造”等再創作,因此,書中不可能將所參考借用的有關作品和作者一一標出,敬請見諒。在此謹向對本書有過價值和幫助的作品和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也向關心本書的創作、出版等工作的同仁至友表示深深的謝意!

作者

一九九六年六月六日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