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輸液後靜脈炎立即停止在局部輸液,然後取七厘散3克,加凡士林適量,調為軟膏,按患處麵積大小塗敷患處,外用無菌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連續5~7天。
8.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取七厘散2份,凡士林8份,調勻成膏備用。局部皮膚常規消毒,皮膚針叩刺,以隱隱出血為度,然後將七厘膏均勻塗抹叩刺處,外敷消毒紗布,膠布固定,每3~5天治療1次,一般連續治療7~14次即可獲愈。
9.肱骨外上髁炎取七厘散適量加白酒調為稀糊狀,外敷患處,外貼代溫灸膏,每日1換,7天為1個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十一、黃連素外治新用途
黃連素片是從中藥黃連、黃柏等中藥中提取的具有生物堿類成分的藥物。藥理研究表明:其對痢疾杆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傷寒杆菌及阿米巴原蟲有抑製作用,臨床主要用於腸道感染,細菌性痢疾等。觀察發現,其外治也有許多新用途。
1.潰瘍性結腸炎將黃連素研為細末,用蒸餾水製成0.2%的水溶液,每取100毫升加錫類散0.6克,加溫至38℃,保留灌腸2小時以上,14天為1個療程,連續1~2個療程。
2.複發性口腔潰瘍每次漱口後,將無味黃連素藥膜放在潰瘍麵上,每日3或4次,療程不超過4天;或取黃連素3克,冰片1克,共研細末,與豬膽汁調勻外搽患處,早、晚各1次。
3.化膿性中耳炎用黃連素配成的滴耳液,加0.2毫升消痔靈注射液混勻滴耳,每日5或6次,連續5~7天。
4.眼結膜炎用含黃連素的滴眼劑或眼膏局部滴眼或點眼,每日2或3次,連續5~7天。
5.膿皰瘡取黃連素10片,溶於200毫升水中,較大膿皰可用注射器抽取膿液,並去掉表皮,用75%乙醇酒精擦淨膿液,再用本品洗澡,每日2次,患處用黃連素水濕敷,每日2或3次,連續2~3天即可。
6.痱子取黃連素1克,加入300毫升溫水混勻洗浴,每日早晚各1次,連續3~5天即可。
7.小兒感染性腹瀉取本品2粒,研細,加清水適量調為糊狀,外敷臍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或2次,連續1~2天即可。
8.小兒腮腺炎本品5粒,研為細末,加大黃粉10克,混勻,清水適量調為稀糊狀外敷雙足心湧泉穴,每日換藥1或2次,連續3~5天即可。
9.小兒癤腫取本品5粒,研為細末,加大黃粉、蒲黃粉、飛硫黃各5克,混合均勻,清水調為稀糊狀,外塗或敷患處,每日3~5次,連續3~5天即可。
十二、藿香正氣水臨床新用
藿香正氣水由藿香、厚樸、法半夏、紫蘇等組成,有芳香化濕,解暑發表之功。適用於暑月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所致的惡寒發熱,頭痛脘痞,嘔吐腹瀉等,多用於內服。臨床觀察發現,其外治亦有諸多新功效,介紹如下,供選用。
1吳茱萸粉10克,用藿香正氣水調勻,外敷於肚臍孔處,再用傷濕止痛膏固定,每日換藥1次,連續3天。可芳香化濕,理氣止痛,適用於暑濕或寒濕泄瀉。
2丁香、黑胡椒各等份,共研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末適量,用藿香正氣水調勻,外敷於肚臍孔處,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連續3天。或取車前子、丁香、肉桂、枯礬各等份,共研細末,用藿香正氣水調糊,外敷於肚臍孔處,再用傷濕止痛膏固定,每日換藥1次,連續3~5天。可溫中固下,芳香化濕,理氣止痛,適用於慢性結腸炎。
3丁香、肉桂各等份,共研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末適量,用藿香正氣水調勻,外敷於肚臍孔處,再用傷濕止痛膏固定,每日換藥1次,連續3天。可芳香化濕,理氣止痛,適用於小兒秋瀉。
4取本品適量,用消毒棉簽蘸藥液外搽患處,每日3~5次,連續3~5天。可祛濕止癢,適用於小兒瘙癢性皮膚病。
5黃芪10克,蒼術6克,丁香4克,冰片1克。共研細末,裝瓶備用。每次使用時取藥末適量,用藿香正氣水調為稀糊狀外敷肚臍孔處,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連續7~10天。可益氣健脾,適用於小兒反複呼吸道感染。
6取本品適量,用消毒棉簽蘸藥液外搽患處,每日3~5次,連續3~5天。可祛濕止癢,適用於陰囊濕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