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常用中藥——調養健康 (9)(1 / 3)

此外,風寒濕痹、中風後遺症等氣虛而致血滯,筋脈失養,症見肌膚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本品補氣以行血。治療風寒濕痹,宜與川烏、獨活等祛風濕藥和川芎、牛膝等活血藥配伍。對於中風後遺症,常與當歸、川芎、地龍等品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30克。蜜炙可增強其補中益氣作用。

【鑒別用藥】人參、黨參、黃芪三藥,皆具有補氣及補氣生津、補氣生血之功效,且常相須為用,能相互增強療效。但人參作用較強,被譽為補氣第一要藥,並具有益氣救脫、安神增智、補氣助陽之功。黨參補氣之力較為平和,專於補益脾肺之氣,兼能補血。黃芪補益元氣之力不及人參,但長於補氣升陽、益衛固表、托瘡生肌、利水退腫,尤宜於脾虛氣陷及表虛自汗等證。

十藥九芪

在中醫界有“十藥九芪”的說法,可見黃芪是用量最大的中藥之一。黃芪是常用的補氣藥,補而不燥,不僅可以治療疾病,用黃芪補益身體也是很好的選擇。如黃芪粥:選用優質黃芪30~60克,加水適量,煎取濃汁,加入粳米2兩、紅糖少許,繼續煮至粥快熟時,再加入陳皮末1克,煮沸片刻即可。早晚服食,可健脾養胃,補益元氣。另外還有黃芪煨大棗,黃芪煮黑豆,黃芪燉母雞等都是補益上品。常服可令人精神煥發,體質增強,養顏潤膚,延年益壽。

據說胡適先生對黃芪情有獨鍾。1920年秋天他得了一場病,吃了不少西藥,總不能康複。後來幸得名醫陸仲安先生診看,以黃芪為主藥醫好了他的病。時隔不久,胡適先生友人患病水腫,眼都不能睜開,陸仲安先生重用黃芪,不出百日,便治好了。從那時起,胡適先生對黃芪非常信服。便常用黃芪泡水代茶飲用。特別是在講課之前,總要先呷幾口黃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講起話來聲如洪鍾,滔滔不絕。

潤肌美容糕

潤肌美容糕的製作材料

主料:粳米250克,糯米粉250克。

輔料:黑芝麻100克,花生仁(生)100克,黃芪100克,核桃100克,黃豆100克。

調料:紅糖100克,豬油(煉製)200克。

潤肌美容糕的做法:

1.先將粳米磨成粉。

2.粳米粉與糯米粉,混合,炒熟。

3.黑芝麻、花生仁、核桃仁、黃豆炒酥;將黃豆磨成粉末。

4.黃芪切成薄片,烘幹研成細粉末。

5.將黑芝麻、花生、黃芪、黃豆粉、核桃仁、紅糖、豬油與二米粉拌勻,倒入方木箱內壓平,劃成小塊。

功效:潤肌膚,美容顏。適用於肌肉萎黃、顏麵多皺等症。

食物相克

粳米:唐·孟詵在《食療草本》一書中說:“粳米不可同馬肉食,發瘤疾。不可和蒼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王孟英在《溫熱經緯》一書中說:“炒米雖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瀉者忌之。”

花生仁(生):對於腸胃虛弱者,花生不宜與黃瓜、螃蟹同食,否則易導致腹瀉。

黃芪:黃芪惡白鮮皮,反藜蘆,畏五靈脂、防風。

核桃:核桃不能與野雞肉一起食用,肺炎、支氣管擴張等患者不易食之。

核桃不宜與酒同食。據宋·馬誌《開寶新詳定本草》記載:“飲酒食核桃令人咯血”。可能是因為核桃性熱,多食生痰動火,而白酒也屬甘辛大熱,二者同食,易致血熱的緣故。特別是有咯血宿疾的人,更應禁忌。如支氣管擴張、肺結核患者,飲白酒即可引起咯血,不與核桃共食,亦可致病。

黃芪鯽魚火鍋

黃芪鯽魚火鍋的製作材料

主料:鯽魚500克,豬肉(瘦)200克,豆腐(北)150克,粉絲150克,萵筍葉100克。

輔料:黃芪15克,炒枳殼2克。

調料:豬油(煉製)75克,薑15克,大蔥10克,黃酒30克,白糖5克,鹽5克,味精2克,胡椒粉2克,醋3克。

黃芪鯽魚火鍋的做法:

1.將鯽魚去鰓、鱗,剖去內髒,切成5厘米見方、0.3厘米厚的魚片(魚刺棄之不用);豬瘦肉去筋膜,洗淨瀝水切片;豆腐切塊;粉絲水發後切段;萵筍葉洗淨擇好。以上各料全部裝盤,圍於火鍋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