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包紮、固定、搬運是外傷救護的四項基本技術。實施外傷救助時要沉著冷靜快速地對患者進行現場急救。外傷急救的原則是:先救命後治療,先重後輕,先急後緩,先近後遠,先止血後包紮,固定後再搬運。
三十四、外傷止血方法有哪些?
一般來說,成年人的血量大概有4000毫升,如果在短時間內流失約1300毫升的血量,人就會出現休克,若是流失2000毫升的血量就會導致死亡。
外傷出血分為兩類,一類是外出血,另一類是內出血。像胸腔內出血、顱內出血都屬於內出血,這種情況較為複雜,需要馬上送到醫院進行處理。外出血相對來說容易處理,止血方法也有很多種,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加壓包紮止血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小動脈及靜脈或毛細血管出血。可先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然後再用醫用紗布或幹淨的毛巾折疊成比傷口略大的墊子將傷口覆蓋好,最後用繃帶包紮好。如果傷口部位或周圍的毛發較多,最好將毛發剔除或剪掉。包紮時的鬆緊度以傷口不出血為宜,打結時不要打在傷口上,可打在傷口側麵。注意,患者有骨折或疑似骨折或關節脫位時,不宜用此方法。
●指壓止血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較為劇烈的動脈性出血,假如身邊沒有包紮、止血的用品,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將手指壓在出血動脈近心端的骨頭上,這樣可以阻斷血液通過,達到止血的目的。
采用指壓止血法要事先了解正確的壓迫點:
1.頭麵部出血
壓迫顳動脈。將手指壓在耳前下頜關節處,可以止同側上顎和前頭部出血。
壓迫頜外動脈。救助人員一隻手固定好患者頭部,另一隻手的手指壓在患者下頜前下方,可以止同側麵部下方和口腔出血。
壓迫頸動脈。用手指壓住胸鎖乳突肌中段前緣的頸動脈至頸椎橫突上,可以止同側頭頸部和咽部出血,但要注意壓迫時間不宜過長,並且不能兩側同時壓,這樣容易造成腦缺血。
2.肩部及上肢出血
壓迫鎖骨下動脈。壓迫點在鎖骨上窩內,找到動脈搏動後,將拇指按壓在第一根肋骨上,可以止住肩部及上肢出血。
壓迫肱動脈。壓迫點在肱二頭肌滑骨處,找到搏動處後將手指壓在肱骨上即可,可以止住上肢下端前臂和手部的出血。
3.下肢出血
壓迫股動脈。在腹股溝韌帶處找到中點,然後用力將手指按在股骨之上,可以止住下肢出血。
4.手掌、手指出血
手掌出血後,先將患肢抬高或墊高,然後壓迫患處所在手腕部的尺動脈和橈動脈。手指出血時,壓迫出血手指的指動脈。
5.足部出血
足部出血後,壓住患處所在足背動脈和內踝與跟腱間的脛後動脈,方可達到止血的目的。
●止血帶止血法
1.如果傷口麵積較大,出血較多,可以采用止血帶來止血。止血帶不宜直接紮在皮膚上,應先用毛巾、三角巾等作墊,再在其上紮止血帶。
2.在結紮止血帶之前,先將傷口所在的肢體抬高,使靜脈血回流,然後再紮止血帶。使用止血帶時要掌握好度,不能紮得太緊或時間過長,否則會造成肢體遠端血液運輸受阻,局部軟組織壞死或肌肉萎縮。若包紮得不緊,會造成傷口出血更多。
3.捆紮好止血帶後,要記好時間,約半個小時放鬆5分鍾左右,然後再次捆紮止血帶。鬆開止血帶時,可以用指壓來止血。
4.如果是上肢出血,可將止血帶捆紮於上臂的上部,注意不能捆紮在上臂中部,以免造成橈神經的損傷。如果是下肢出血,可將止血帶捆紮在大腿的中部。
5.捆紮好止血帶後,應在明顯部位加上標記,注明捆紮止血帶的時間,並盡快將傷者送往醫院。
身體有外傷,要及時進行消毒處理,以防日後感染。處理傷口時要徹底,可用無菌紗布、繃帶來包紮傷口,這樣可以減少傷口與空氣中細菌的接觸機會,可以防止細菌入侵傷口。
三十五、割傷和擦傷的急救辦法有哪些?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出現割傷或擦傷的情況。切菜、摔跤或運動時,如果發生意外,身體出現了小傷口,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急救處理方法。下麵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小傷口割傷和擦傷的急救辦法。
●割傷和擦傷的急救辦法:
1.發生割傷或擦傷後,可用肥皂清洗傷口周圍,但不要直接用肥皂清洗傷口。清洗傷口時,要用流動水,不要用浸泡法來清洗傷口。洗幹淨傷口後,要檢查傷口裏是否有殘留物,如果有殘留物一定要將其清除幹淨,防止感染。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摔倒在路麵上,細小的沙子、泥土、草等物就會沾在傷口處,就算再疼,也要將這些異物清理幹淨。如果傷口中的異物較難清除,自己不可輕易取,應到醫院由醫生進行處理。
2.在清洗幹淨的傷口上,塗抹抗菌藥膏,藥膏既可以幫助修複傷口,又可以減少細菌和病毒的入侵。
3.如果傷口所在處經常會和衣服發生摩擦,最好用紗布或繃帶將傷口包紮起來。如果是使用創可貼的話,要記得每天更換一次,並保持創可貼幹燥和幹淨,如果被水浸濕了,就需要立即更換。等到傷口愈合或者結痂時,就可以將紗布、繃帶或創可貼撤去了。
4.小麵積的擦傷最好不要用創可貼,因為創可貼的透氣性不是很好,不利於傷口的恢複,相反卻有利於細菌的繁殖。小麵積擦傷可以直接用碘酊消毒,注意保持傷口處幹燥即可。
5.切菜時被刀割傷,血有可能流得很多,但不必驚慌,首要任務是止血。傷口清理幹淨後,可以用另一隻手用力壓在受傷手指的兩側止血。
6.如果手臂割傷,且傷口較深流血較多的話,可以將手臂抬高來止血。如果想使用止血帶的話,要將止血帶綁在傷口的近心端,但要及時鬆開,否則會出現因血液供應不足造成的肢體損傷,最好每隔30分鍾左右鬆開一次。
7.傷口較深,流血不止時,可以用消毒紗布來填充傷口,這種方法可以止住血。如果沒有消過毒的紗布,也可以用幹淨的布來代替。
8.肢體割傷或擦傷後,如果傷口很深,且有肌肉組織露出來,就需要到醫院進行縫合。如果傷口是被金屬物割傷,需要到醫院注射破傷風疫苗。
傷口流血時,不要用餐巾紙或卷筒紙覆蓋在傷口上。處理完傷口後,要注意檢查傷口是否有感染的跡象。如果傷口出現流膿、發熱、腫脹的現象,要馬上到醫院進行處理。
三十六、肘關節脫位怎麼辦?
肘關節脫位也叫脫臼,身上的各處關節中,肘關節脫位最為常見,且多在青少年身上發生。因受到外力作用,比如摔倒、運動時,導致上肢無準備著地,就很容易發生肘關節脫位。患者發生肘關節脫位後,表現為疼痛、腫脹、畸形外顯、肘關節周徑增粗等症狀。肘關節脫位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要及時進行複位。一般情況下,複位後疼痛就會消失,患肢活動不會再受限製。
●肘關節脫位的急救辦法:
1.一隻手的肘關節脫位後,可以用健康的另一隻手來將衣扣解開,然後將衣襟由下至上托住受傷前臂,將衣襟係在衣領處,使受傷的手臂呈半屈曲位固定在胸前,然後再到醫院進行救治。
2.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用冰塊或冷毛巾敷在患處進行冷卻,然後再固定患肢,去往醫院進行治療。
3.肘關節脫位複位法:先讓患者坐在椅子上,救助人員抓住患者的患肢上臂做對抗牽引。救助人員一隻手握住患者的手腕,向著原來的畸形方向做持續牽引,另一隻手的手掌從患者肘前方向肱骨下端向後推壓,四指在肘後將鷹嘴突處向前提拉,就能使肘關節複位。肘關節複位後,將肘關節屈曲90度,用三角巾或繃帶懸吊於胸前,或用石膏托固定,3周左右將固定去除,然後進行恢複性鍛煉。
4.需要注意的是,發生肘關節脫位時,如果周圍有人進行救助,但其對專業知識不熟,不要輕易讓其進行關節複位,以免加重病情。肘關節脫位如果處理不當會引發骨折,所以最好到醫院進行治療。
關於兒童肘關節脫位的注意事項:
1.如果孩子的肘關節脫位,需用三角巾或繃帶將患肢固定在胸前,10天左右再取下。需要注意,取下繃帶後不要再強力拉扯患肢,否則會形成習慣性脫臼。
2.無論是幫助孩子穿衣還是做遊戲,家長都要注意不要過猛地拉扯孩子的胳膊。
三十七、鼻子被異物阻塞時該怎麼辦?
鼻子被異物阻塞多發生於嬰兒和孩童,異物包括玩具、零件、豆類食品等。家長要做好看護孩子的工作,要注意將散落在家中的小物體收好。如果嬰幼兒沒有感冒,卻經常流鼻涕、鼻塞,而且鼻涕濃稠、發臭的話,就很有可能是鼻子裏進了異物。如果不了解相關的急救知識,隨意用手、鑷子夾取異物,有可能造成患者鼻腔黏膜受損,引起出血或發炎。
鼻子裏進了異物要及時處理,否則會造成感染或異物進入呼吸道或肺部。
●鼻子被異物阻塞時的急救辦法:
1.用手將無異物的鼻孔堵住,嘴閉好,將空氣從鼻孔中噴出。如果鼻中異物沒有被噴出來,可以連續做幾次。
2.用紙撚放進鼻孔中,反複刺激,直至打出噴嚏,利用噴嚏將異物噴出。
3.如果鼻子中的異物有部分裸露在外,可緩慢地將異物用手捏出來,但不要勉強,更不可隨便用鑷子夾取,以防止將異物推入鼻腔深處。治鼻塞的小妙招:
1.將清涼油置於鼻子之下,聞一會兒,反複幾次可達到疏通鼻子的效果。
2.將食用鹽倒入溫水中,攪拌均勻,用此水清洗鼻孔,堅持幾天就可以治愈鼻子不通氣症狀。
3.鼻塞較為嚴重時,可以用熱水泡腳,這樣做可以使鼻黏膜的充血情況得到緩解。
三十八、鼻子出血的緊急處理方法有哪些?
外傷或天氣幹燥很容易引起鼻子出血,患有鼻炎的患者也易鼻子出血。出血較輕的患者表現為鼻涕中帶血或點狀滴血,較重的患者出血量大且不易止住,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
●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
1.穩定患者情緒,用棉球蘸上雲南白藥塞入出血的鼻孔內,可止血。
2.將冰塊放進保鮮袋中,敷在患者的鼻根、前額和後腦勺,可達到止血的目的。無冰塊的,也可以用濕冷毛巾代替,這樣做可以促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
3.患者全身放鬆坐在椅子上,用手指壓住出血鼻子中部5分鍾至10分鍾,保持平視,不要將頭部昂起或低下。昂起頭部會使血液流向咽部,低下頭部則會引起頭部充血。
4.鼻子出血時可先用嘴呼吸,若是血液進入口腔的話,要及時將血液吐掉。血液進入腸胃的話,會引起患者的惡心、嘔吐;血液進入呼吸道會有窒息的危險。
5.如果鼻子出血不止,且患者出現休克、臉色蒼白、脈搏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狀時,要讓患者采取平臥頭低位,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或及時將患者送往醫院進行救治。送往醫院之前,可先用紗布或棉花條將鼻孔塞住,然後用手指捏住鼻翼兩側。需要注意的是,在放入紗布或棉花條的時候,可將紗布或棉花條在外麵多留些,以方便取出。
1.鼻子出血後不要將頭部向上仰起。有的人認為這樣可以止血,或可以讓寶貴的血流到肚子裏進行再吸收,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這樣做會將血液咽到食道和胃腸,刺激胃腸黏膜產生不適感或嘔吐。
2.如果鼻子經常出血的話,就有可能是和血小板有關了,不能小視,最好到醫院檢查。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用手摳鼻子,盡量少吃辛辣食物。
3.小兒鼻子出血時,要安慰其不要哭,用嘴呼吸,頭不要昂起來,以防止血液流向咽部,引起嗆咳。
三十九、手腳凍傷如何急救?
在一定的條件下,由於寒冷作用於人體,致使身體局部及至全身的損傷,被稱為凍傷。人體受到持續的低溫侵襲後就容易凍傷,凍傷除了與低溫有關外,潮濕的環境、局部血液不通暢、手足多汗、營養不良、不適當的衣著、鞋襪過緊等也會促使發生凍傷。凍傷以損傷程度主要分為全身性損傷(凍僵、凍亡)和局部性損傷(凍瘡、局部凍傷等)。手腳凍傷後,一般都會長凍瘡,受凍區會變硬、發白,觸碰感覺降低,當溫度轉暖後,受凍區會發紅、變腫、疼痛,受凍5小時左右會形成水泡。
●凍傷的急救辦法:
1.發生凍傷後,要迅速讓患者脫離寒冷環境,將其送到空調房或溫暖的房間中,並裹上被褥。然後盡快將患者受凍區域浸泡在溫暖的水中,水溫最好控製在40℃左右,避免發生燙傷,浸泡時間不宜超過20分鍾。如果患者的衣物不容易脫下,也可以一起放進溫水中進行浸泡,解凍後再取下,以免強行脫下時造成對皮膚的損傷。凍傷部位溫暖後,應將其盡量置於溫暖的空氣中,並保持幹燥。同時給患者加蓋衣物或被褥,並讓其喝熱飲,讓患者的體溫得以盡快恢複。
2.發生凍傷後,可在局部受凍區塗抹抗菌類藥膏或可的鬆類藥膏。
3.如果腳部發生凍傷,盡量少活動,避免加重受凍組織的損害。
4.如果凍傷發生在戶外,救助人員可以將患者的手或腳放進自己懷中取暖,使得患者凍傷部位盡快恢複血液循環。注意不可用雪擦,用火烤或用手搓,這樣隻會加重病情。
5.如果凍傷程度較重,需要搬動患者時,救助人員要做到輕抬輕放,以免發生骨折。同時要用衣物、被褥等將患者受凍區蓋好。
預防生凍瘡的方法:
1.將茄子梗或辣椒梗用開水煮15分鍾,然後用此水來洗容易凍傷的部位,或者用生薑片來塗抹容易凍傷的部位。
2.冬季時,不要穿戴過緊的鞋襪或手套,同時加強體育鍛煉來改善血液循環。
3.在夏季時開始,每天堅持用冷水泡手腳5分鍾,或堅持更長時間,這樣可以降低冬季生凍瘡的概率。
四十、燒傷的急救處理辦法有哪些?
明火、蒸汽、高溫固體、強輻射等都會使人體燒傷,燒傷會使人體體表組織受損,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傷害。燒傷的程度除了與熱源有關外,還與作用於人體的麵積大小、持續時間長短、患者年齡大小和患者體質等因素有關。作用範圍越廣,則燒傷麵積越大;而持續時間越長,則燒傷程度越深。燒傷發生後,及時進行急救可以緩解患者的痛苦,還可以減輕受傷部位的受損情況,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燒傷的急救處理方法:
1.發生燒傷後,患者要迅速脫離導致受傷的地方。如果是小麵積燒傷,可對傷處及時進行降溫散熱處理,可在自來水龍頭下衝洗15分鍾左右,或用冰毛巾敷在受傷區。這樣做可以阻止熱力繼續侵害受傷部位,也可緩解疼痛,減少液體滲出和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