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親王聽到這裏,也不免的微微點頭,可終究還是有些猶豫。
權衡利弊,他知道,現在已經到了不得不開關的時候。
再不開,不等他們退往東北,東北就成了日本人和俄國人的地盤了。
可這件事實在是太大了。
深思片刻,他和胡楚元道:“資政大人,此事關係甚大,本王一個人也不敢決斷,需要和宗室諸王商量,你且先回去休息吧,過些天,本王若是在宗室之中有了消息,再吩咐你置辦後續的事情。眼下這個時候,你可別著急,越是這樣的大事,咱們越得辦的慎重點,從長計議。”
胡楚元則道:“恐怕是要辦的快點,等這一件事敲定了,東北的後續問題可以定策了,我就要立刻前往歐洲,遊說英德兩國給法俄壓力,力圖將法日俄三國協約瓦解。”
醇親王不免大喜,道:“你能辦好這個事?”
胡楚元歎道:“沒有多大的把握,隻是竭盡所能,我需要盡快早去,大事一定,我就動身前往歐洲,在英國好好的周旋。這一去……至少得是三四個月的時間,否則不能成就幾個像樣的好事!”
醇親王已經是很高興了,如果連這種事都能辦好,胡楚元的價值可見一斑。
他當即道:“行,那本王就加急辦理諸事,明天就召集宗室諸王商議。”
胡楚元拱手道:“能否成就這番大業,一改本朝之氣勢,扭轉東北之局麵,全部都要拜托王爺這一次的壯舉了。”
醇親王卻是一聲苦笑,心想,難道本王樂意這麼做嗎,仔細想來,這怕是本朝有史以來第一次如此深重的改變“祖律”。
兩人又交談了幾句,說了說其他的事情,交換一下彼此的意見,胡楚元才返回隔壁的永郡王府。
次日,醇親王就找到恭親王奕、肅親王隆勤,三人先定了一個基調,此後才召集宗室諸王和郡王們商議,談的總是很艱難,可大家都是束手無策。
特別是胡楚元炮製的那份“朝北墾移策案”,將滿人權貴們嚇的都不敢有什麼大的異議。
即便沒有這份假情報,隨著朝鮮荒民不斷北逃,朝鮮王國也很無恥和荒誕在東北暗中設立府道,試圖造成實際的治理狀態占領邊界,清政府也會逐步開放關緊,醇親王和李鴻章也在1890年定了一個基本的策略,試圖在東北興辦鐵路,嚴加管治……最終,這個事情因為醇親王莫名其妙的死亡而宣告破產。
至於醇親王奕譞最終是怎麼死的,這隻有慈禧和太醫院清楚了,而困擾晚清末期政局的帝黨和後黨之爭也由此拉開了真正的序幕。
幾次的宗室內部商議後,最終,由於醇親王和光緒帝載湉、恭親王奕三人的鼎力支持,滿清權貴們不得不同意正式開禁,允許華北流民進入東北開荒,並在東北設立東三省總督,取代原有的盛京將軍。
東三省要加快速度修建鐵路的事情也定了下來,搶先完成天津到錦州,錦州到盛京(沈陽)兩段鐵路,爭取在一年半內完工。
此後的關鍵問題是東三省總督的人選,有人建議用慶裕,可慶裕的能力……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最好的人選隻有一個,那就是湖廣總督榮祿,問題是榮祿去了東北,誰能在湖廣坐鎮,這裏也是滿人不想丟掉的肥肉。
想來想去,隻好用慶裕換榮祿,榮祿北上出任東三省總督。
對胡楚元來說,榮祿去東北是好事,這意味著他在東北搶占商業地盤就容易多了,特別鞍山鋼鐵、大連和旅順,都是他想要的一塊肥肉。
敲定了這些事,胡楚元就匆匆乘坐著特別屬於他的座艦新揚武號啟程前往歐洲,為了確保自己的安全,避免發生意外,一路陪同的還有兩艘新超武號和一艘衛康級鐵甲艦,由林永升負責擔任記名提督兼指揮使。(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