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實務派的起源(1 / 3)

出乎胡楚元的意料,左宗棠並沒有因為他口出狂言而訓斥他。

過了片刻,左宗棠竟然漸漸平息心中的怒意,非常平靜的和胡楚元問道:“你有沒有好辦法呢?”

胡楚元道:“那就要解決問題的根本。”

“哦?”左宗棠不免有些好奇,問道:“那你覺得該怎麼解決?”

胡楚元道:“說起來很簡單,隻是做起來難。當今天下有四萬萬人,種地的農民至少有三億五千萬,餘下的才是商販工匠和官吏兵丁,要想提升國勢,那就要讓這三億五千萬農民都變富。譬如說,引進良種,推廣新棉,推廣新桑新茶,修水庫,開渠道。等他們變富有了,商販自然更富,朝廷無需加稅,賦稅也充足可用。”

左宗棠難免有些不屑,因為類似的話,他已經聽說了幾千遍,便道:“果然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胡楚元卻道:“其實也未必就真的有那麼難,我原先已經和中堂說過了,等江南商行的利潤穩定了,我就會建農學館大量培養精通農桑之才,再在江南五省圍繞著茶絲兩業籌建一家江南農業合作社,向五省農戶提供小額的低息貸款,鼓勵他們買新種,勤耕種。朝廷無錢投資地方,那就由江南商行貸款給各府衙門興辦水利,修渠修路,再修水庫,旱時放水,澇時蓄水,短則三四年,長則十年,江南五省必定會變一番模樣,賦稅之強,勝過往年一倍有餘,那時候還用額外加稅嗎?”

這番話,左宗棠確實是大略的聽過一次,可他當時認為胡楚元不過是一時的念頭,即便有所投入,那也會是很有限的一些錢,杯水車薪。

現在再聽一次,他才知道胡楚元早已是胸有成竹,江南商行不過是救國圖強的第一步,此後還有更多的計劃。

想到此處,左宗棠也忍不住拍掌讚歎道:“原來如此……奇才焉可輕出,此乃天下之大幸也!”

奇才焉可輕出,此乃天下之大幸也!

能夠得到左宗棠如此程度的誇讚,任何人都會很興奮。

胡楚元也很開心,他笑一聲,和左宗棠續道:“中堂,我這個計劃雖然好,卻隻能救江南五省,此外還需要中堂和何大人的鼎力支持。”

左宗棠頷首輕笑道:“此事不用你來擔心,隻要你真心圖強國力,老夫可以逐漸讓江南商行的影響力擴展到其他省。以你之才,隻是經營生意就太可惜了。眼下你先努力經營好江南商號,做你承諾的這些事,待你的丁憂之期一過,老夫必當鼎力向朝廷保薦你。”

胡楚元拱手笑道:“多謝中堂!”

左宗棠則道:“老夫觀你所學,遠非經史之識,你不妨和我說說,你是從哪裏學來的這些想法,這些念頭,等老夫回到江寧,閑暇之時也可以自己研習。”

胡楚元想了想,道:“一半是看書學來的,另一半則是自己想的。若是中堂也要看幾本奇書,那我就推薦兩本!”

左宗棠好奇的問道:“哪兩本?”

胡楚元道:“英國人亞當斯密的《富國論》,德國人克勞塞維斯的《戰爭論》。這兩本書在國內都沒有譯本,隻有原文,或者都是英文版,中堂可以找幾個精通英德文的人翻譯成漢文。”

左宗棠半信半疑,問道:“你覺得這兩本書比之《論語》可有長處?”

胡楚元想了想,道:“不能這樣比,我推薦的這兩本雖然是洋書,卻很實用,說的道理更簡單。再者,《論語》出時哪裏有洋人,又哪裏有蒸汽機?時代總是在不停變化的,如果守著經史就能強國,朝廷何至於有今日?”

左宗棠啞然。

想了想,他道:“老夫明日就要走了,難得今夜習習,也沒有什麼事情,你就和老夫隨便說一說那兩本書裏的道理,免得老夫回去苦看不懂,偏偏無人可問!”

“也好!”

胡楚元點了點頭,就從《富國論》說起。

他在上海讀英華書院的時候實在是太閑,還真的將這兩本書的英文版拿出來讀了幾遍,既鍛煉了英語閱讀能力,也漲一漲知識。

他就挑出《富國論》中的一些基本經濟原理和左宗談閑聊,時常也會超出《富國論》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