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2)

寂意章第三十八

老子曰:吾道啖怕寂。

韋曰:死灰枯木之謂也。

意死者生,靜而復命也。

韋曰:雖不失其生,意同死人也,故能無時不生,以其意死,寂然,故能復其自然之命也。沖曰:意死,猶灰心也。

生生積浸潤,滋酌留滯。

李曰:靜心息意,以道生生,故曰生生。道流不絕,久潤於身,故雲積浸。玄津法水,是謂滋妁。流注己身有礙,故名滯。為道所止,故雲留也。劉曰:積聚氣血,將以為身,生生之義如此。

玄冒沾洽。

劉曰:玄冒,謂覆被形骸也。沾洽,謂津汐通流,開諸關豚也。

元氣包之。

李曰:息意有為而生自存,靜心歸道而命自復,以能歸道,為道所覆,故日玄冒。靈液流潤,故日沾洽。人之受生,本緣元氣,愛精保氣,氣不離人,人得氣生,為氣所裹,故日包之。劉曰:生者雖日神功,非氣無以化育。

其根益深。

韋曰:冒,覆也,言萬物之生,積浸和氣之滋汐,留結玄冒而沾洽也。又有元氣裹之,故其根益深,與道同本。沖曰:約,如人手足液也,冒,覆也。學人抱元守一,以其神氣積充,浸潤一身,滋液津洶,留滯百骸,玄道覆燾,沾洽內外,元始道氣,包裹我形,萬氣長存,真神柄鎮,所以生根益深,長生久視也。

乃四固。

劉曰:真性綿邈,形骸不虧。

中無心。

韋曰:得地水大風,故能堅固以成其身。沖曰:塞兌閉門,耳目口鼻四情堅固,塵境不得入,中心空無也。

故能致萬物精華。

韋曰:雖四物成其身,而其中寂然,同於無心,是以萬物精華莫不歸之。李曰:玄道所覆,元氣所包,道遠氣長,故日其根益深。深根寧極,身外則存,四大不毀,乃雲四固。忘情虛已,內外清淨,湛然空寂,名日無心。身心既忘,絕諸韋有,契虛無之境,得杳冥之精,故日致萬物精華也。

無極之物,自然來歸之。

沖曰:學道之人,精修行氣,故萬物齊仙,霞精光華,玄景希夷微妙,無極道無自來歸也。

以其空虛無欲固也。

李曰:有形之物,並為贏惡,無極之物,是曰精華,無極精華,是為真道來歸已。何以致然?皆由清靜空虛,所以自然而生矣。

戒示章第三十九

老子曰:喜,吾重告爾,古先生者,吾之身也。

沖曰:老子十號,一號古先生。又《應號記》及《顯逵記》並雲:上三皇時,號古先生,此即明老君之身,歷代行化,當過關之時,寓記此言以誡尹公,故稱開導竺乾,指言昇就。及尹公師察受道,傳授五千文,付以九丹訣,又授九室之要,將化西土,昇入太微,欲重訣言以解其惑,故卻告言,古先生者,吾之身也,所以鬆尹公之疑,示西化之兆矣。後人妄改雲,古先生者,吾之師也,一何謬乎!且《帝王年代記》所推老君文王受命之年太歲丁卯,下為周師,昭王時宅關,二十五年癸醜,與尹公說經,二十六年四月,昇入太微,二十九年,尹公會蜀青羊肆,重見老君,遂化西國。後人妄雲平、敬、幽、厲、定王之時西入流沙,亦皆謬耳!何者?尹公是周康王大夫,至昭王時,請出為關令,以候老君,非平敬之時明矣。

今將返神,還乎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