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2 / 2)

加味承氣湯

大黃樸硝(各二錢)枳實濃樸當歸紅花(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酒各半,煎服。

參附湯

人參(或五錢或一兩)製附子(或三錢或五錢)

引用薑,水煎服。

四君子湯四物湯(俱見傷損出血)

六君子湯(方見胸腹痛悶)

八珍湯十全大補湯(俱見瘀血泛注)

少腹引陰莖作痛

傷損而少腹引陰莖作痛者,乃瘀血不行,兼肝經鬱火所致。宜用小柴胡湯加大黃、黃連、山梔服之。待痛勢已定,再用養血之劑,自無不愈矣。此病若誤認為寒證而投以熱藥,重則必危,輕則損目,治者宜慎之。

小柴胡湯(方見瘀血泛注)

腰痛

傷損腰痛、脊痛之證,或因墜墮,或因打仆,瘀血留於太陽經中所致,宜地龍散治之。

地龍散

地龍官桂蘇木(各九分)麻黃(七分)黃柏當歸尾(各二錢五分)桃仁(九個)甘草(三錢五分)

上水煎,食前服。

眩暈

傷損之證,頭目眩暈,有因服克伐之劑太過,中氣受傷,以致眩暈者;有因亡血過多,以致眩暈者。如兼腹脹嘔吐,宜用六君子湯,兼發熱作渴不思飲食者,宜十全大補湯。

六君子湯(方見胸腹痛悶)

十全大補湯(方見瘀血泛注)

煩躁

傷損之證,煩躁而麵赤口幹作渴,脈洪大按之如無者,宜用當歸補血湯;如煩躁自汗頭暈,宜用獨參湯;如煩躁不寐,宜用加味歸脾湯;如煩躁脅痛,宜用柴胡四物湯;如亡血過多煩躁者,宜用聖愈湯。

加味歸脾湯(方見胸腹痛悶)

當歸補血湯聖愈湯(俱見發熱)

柴胡四物湯(即四物湯加柴胡、黃芩。方見傷損出血。)

獨參湯(方見傷損出血)

喘咳

傷損之證而喘咳者,若因出血過多,麵黑胸脹,胸膈痛而發喘者,乃氣虛血乘於肺也,急用二味參蘇飲,緩則難救。若咳血衄血而喘者,乃氣逆血蘊於肺也,隻宜活血行氣,不可用下法,宜十味參蘇飲治之。

二味參蘇飲

人參(一兩)蘇木(二兩)

水煎服。

十味參蘇飲

人參紫蘇半夏茯苓陳皮桔梗前胡葛根枳殼(各一錢)甘草(五分)

引用薑二片,水煎服。

昏憒

傷損昏憒乃傷之至重,以致昏憒不知人事,宜急灌以獨參湯。雖內有瘀血,斷不可下,急用花蕊石散內化之;蓋恐下之,因瀉而亡陰也。若元氣虛甚者,尤不可下,亦用前散以化之。凡瘀血在內,大便不通,用大黃、樸硝;血凝而不下者,須用木香、肉桂二三錢,以熱酒調灌服之,血下乃生,怯弱之人,用硝、黃而必加木香、肉桂同煎者,乃假其熱以行其寒也。

花蕊石散

石硫黃(四兩)花蕊石(二兩)

上二味合勻,用瓦罐一個,入藥在內,封口,外用紙筋鹽泥周遭固濟,候泥幹,安四方磚上,書八卦五行字,用炭十斤籠疊周匝,自午時,從下著火漸漸上徹,直至經宿炭盡火冷,又放經宿,罐冷取出研細,用絹羅羅過,瓷盒收貯。每服三錢,以童便調服。

作嘔

傷損作嘔,若因痛甚,或因克伐而傷胃者,宜四君子湯加當歸、半夏、生薑;因忿怒而肝傷者,用小柴胡湯加山梔、茯苓;因痰火盛者,用二陳湯加薑炒黃連、山梔;因胃氣虛者,用補中益氣湯加生薑、半夏;因出血過多者,用六君子湯加當歸。

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俱見傷損出血)

小柴胡湯(方見瘀血泛注)

二陳湯六君子湯(俱見胸腹痛悶)